08月06日2022年

小说家的内心城堡

作者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刊《东西》第275期 )我觉得写作必须是个人性的,就是它是作者内在独特的、重要的部分,这些是没法伪造的,也不能去迎合谁。作者需要足够真诚,打开自己,而且必须具备独特性。另外,我也认为共鸣是写作的交流的一部分。小说家的内心城堡 —— 林楠与山眼对谈 (本文首发...
09月15日2021年

“金玉良缘”之创作谈

作者
“文学更生动地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这部小说的创作是名符其实的“金(沙)玉(琮)良(渚)缘”。“家乡淮安的运河”里“有我童年的回忆和盛年的乡愁”。     “金玉良缘”——淮安旅加作家文章创作谈融媒体记者 朱云毕 今年7月6日是纪念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二周年的“良渚日”,淮安旅加作家文章的长篇考古小说《玉琮迷踪——从良渚到金沙考古探秘》于这一天“出土”面世。 属于浙江良渚文化的十节青玉琮,是如何跨越一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一千多公里的遥远路程,辗转流离,最后停留在四川金沙?...
02月06日2021年

《雅安日报》访谈尔雅

作者
尔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雅女”。虽然移居美国多年,但故乡一直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一刻也不曾忘怀。如今她将自己半生经历的时光脚印,通过笔端留在了纸上。尔雅说:“那是我的土壤,我生命的根须吸足了雨水养料,才能支撑我工作、写作,一路走到今天。”“我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远走异国的‘雅女’而自豪“。                                           ...
09月27日2020年

访谈顾艳: 最忆是杭州

作者
顾艳访谈录江南忆...
04月03日2019年

訪談王渝:她又名夏云

作者
 她进入诗殿堂的引路人是余光中。她在小书摊上结识了周梦蝶,交往了台湾的一大半诗人。她曾为保钓而启用笔名“夏云”。她是个编辑,发现和提携了许多作家,编纂了多本海外华人的诗选。她是最早和大陆作家来往的海外编辑。她越忙越有诗写,她在英文的世界里保持中文写作的纯粹性。她曾经创办了《儿童月刊》。她叫王渝。 謝勳訪談王渝   謝:妳年輕時是在什麼情況下進入詩的世界?  王:1960年,我大學三年級的寒假,參加歲寒三友社的現代詩講習。這類活動都是專門爲大學生辦的。除了現代詩講習,還有許多...
画出体内的风景 以诗歌建设文明 · 纽约一行诗刊005满城的权贵,只对诗人谦卑。历史有多次落日,没有落到实处                                       ---- 严力严力(诗人、画家、作家)1954年生于北京,定居纽约。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1979年开始绘画创作。1979年北京先锋艺术团体「星星画会」和文学团体「今天」的成员。...
中国人的个体历史,向来被国家宏大的历史所淹没,成为政治大叙事中的点缀。而王鼎钧(见上图,网路照片)的四部曲回忆录,却将个体放大,并使其在历史的裂变中充满亮色,更重要的是他写的并非一个人的历史,用王鼎钧自己的话说,“我要用这四本书显示我们那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他说,“我关怀的是金字塔下的小人物,贴近泥土的‘黔黎’,历史忽略了他们。”  今年1月,着名作家王鼎钧的四部曲回忆录简体字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在大陆引起一阵读书和评论热潮,热潮从年初持续至今不衰。本刋借此之机,採访了身居纽约的王鼎钧先生,并希望向北美的读者推介这部回忆录。 并非一...
02月09日2018年

说哈金

作者
  书架的最上面,放着哈金寄来的《南京安魂曲》,只看了第一页,从此灵魂不得安宁。最近看到来自波士顿大学的消息:著名华裔作家哈金2014年获选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终身院士!58岁的哈金与其他八位杰出的作家、艺术家一起,成为固定席位二百五十人的艺文学院新成员。    喜爱哈金,喜爱他朴素的衣装和朴素的表情。他说话也朴素,朴素得有些羞怯。文字也是朴素,朴素到无法加减。但“朴素”到了极致就是一种强悍,一种内心的“疯狂”。他的写作,似乎与快乐无关,犹如僧侣般的苦旅。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哈金一路跋涉的力量,是来自沉重的“伟大的作品”。哈金很少评论,开口却一语中的:“当代中国文学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挑战的...
02月08日2018年

是谁在繁华外呼唤着我

作者
  原载《女友》杂志2003年七月下半月刊,6月20日出版。  纽约客应帆:是谁在繁华外呼唤着我  文/阿琪  应帆: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双硕士学位。现在纽约的一家金融资讯公司做一份程序员的工作。  却同时在网络杂志上发表反映海外留学生活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曾在网易文化频道和《南方日报》辟有“网文评点”的专栏。    最近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他的长篇白领情感小说《有女知秋》,被读者评点为有《废都》气息,或者是林妹妹的现代版的爱情故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