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笔耕书乡情 归乡寻根忆往昔
——雅女尔雅的乡愁故事
《雅安日报》记者 戴富丽、实习生 汤薪樾
2024年10月8日上午,位于雅安市区张家山上市文联的《青衣江》杂志编辑部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访客——尔雅(本名:张晓敏)。她,生于雅安青衣江畔,二十多年前跨越重洋,定居美国,却心系故土,在文学殿堂里挥洒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每逢归途,欢聚之际,她的言谈间,总是离不开文学与那片让她魂牵梦绕的故土。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雅女,静静聆听她所讲述的故事与乡愁,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离家远赴海外 续写雅安故事
“以后,我要回来当义工。”10月8日上午11时,置身于张家山之上,市文联办公楼内那静谧的写作氛围深深吸引了尔雅,令其频频发出由衷的赞叹。听闻此言,多年未见的雅安故友们纷纷表示热烈欢迎。
20世纪80年代初,尔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四川日报社的财务部门。在那里,她邂逅了共度余生的诗人程宝林。1998年,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随夫程宝林远赴美国,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
在美国的日子里,尔雅除了应对生活的琐碎,照顾家庭之外,更将笔触延伸到了文学的世界。诗歌、散文、随笔……她的作品频繁出现在美国华文杂志及报刊之上。她笑谈,曾经的文学创作只是副业,而今,读书、旅行与写作已成了她生命的主旋律。
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让尔雅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不断成长,也为她的文字增添了几分跨文化的多元色彩。如今,她已是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的一员,同时也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特约专栏作家。著有散文集《青衣江的女儿》《阳光如赊——写意旧金山》,编著《程宝林诗文论》等,作品在海内外各报刊杂志及文学网站上发表,并被收录于几十余种选集之中。她的《谁念西风》散文自选集荣获了2023年海外华文著述文艺创作项散文类佳作奖,《香水百合》小说自选集更是摘得了海外华文著述文艺创作项小说类的首奖。而她所写的散文《寻访花神咖啡馆》也被加拿大大华笔会选入《加华文苑》第3期。
在尔雅的系列作品中,雅安的影子无处不在,犹如一抹乡愁,贯穿始终。例如《青衣江的女儿》《香水百合》等,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她对雅安的深厚情感与无尽思念。“我希望通过我的书,让更多的人了解雅安,认识雅安。”尔雅深情地说。
在张家山上,尔雅将自己的最新力作《香水百合》赠予挚友,并题写了温馨的祝福语。在这本书中,雅安元素跃然纸上,无论是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致,还是邻里间温馨有趣的闲聊,乃至性格迥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都被她描绘得惟妙惟肖。“每次回来都有新的感受,我也会向舅舅打听他身边的故事,为将来的创作积累素材。”对于尔雅而言,雅安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又新鲜,让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归家再回故乡 看变化忆往事
这次回到家乡雅安,对尔雅而言,繁忙中交织着喜悦。她不仅重逢了同行、师长、同窗与挚友,还沉浸在家乡的美景与美食之中。自10月7日归乡以来,尔雅首先拜访了小学时期的恩师,并品尝了雅安独具风味的鱼火锅。还去廊桥、东大街等地重温往昔的记忆,到今年新开街的熊猫绿岛文旅特色消费街区等地看雅安变化。
“这次归来,我去东大街看了看,变化很大,但那份熟悉与亲切感依旧。记得儿时,我常站在自家二楼的窗前看风景,人来人往,很热闹……”尔雅深情地回忆道。
尔雅的童年是在雨城区东大街度过的。那时的她,总爱趴在窗边,静静观赏着街头的风景。离家不远处,便是当年雅安有名的包子铺。“自从离开雅安后,就再也没有品尝过如此美味的包子了。幸运的是,朋友接手了这家店。”中午时分,朋友特意为她准备了店里的招牌菜,让她在多年后再次尝到了记忆中的油炸糯米圆子、叶儿粑与砂锅雅鱼等回忆中的美食。
雅安又名雨城。雨城的雨,同样是尔雅心中的一抹柔情。在美国西岸,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都是雨季,下雨时,她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雨。“雨城的雨,感觉很亲切,阴雨绵绵。”她如此形容对家乡雨的记忆。
欢聚终有离别时。10月10日,作为海外作家旅行团的一员,尔雅将告别雅安,继续她的全球之旅,搜集更多元化的素材,为未来的文学创作注入新的灵感。而家乡雅安,无疑将成为她新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原发《雅安日报》(202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