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狄迪恩:我是哪里人

作者 11月21日2022年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刊《东西》第293期。原公众号文章由秋尘编辑,唐简编发。)
1948年,在加州首府Sacremantle 的阿登中学八年级的毕业典礼上,一个少女登台宣读了自己写的一篇题为《我们的加州传承》的讲演。这篇文章充满自信和骄傲, 对加州精神回顾和展望,正能量满满。据她后来回忆,这篇洋八股是在母亲和祖母的鼓励下写成———这么一说,等于把写烂文的锅甩给家人,都怪你们:
一百年前,我的高祖父母随着光荣的西进运动,从东岸出发,一路向西,把美国的边疆推进到加利福尼亚。这是文章的开头:那些跋涉来到加州的是不满于现状的,安逸度日的人,而是有冒险精神,躁动的勇者。不同于落户于别的西部地区的移民,这些来到加州的人不是来过小日子,而是渴望冒险和金钱。他们穿山越岭,在西岸建立了最大的城市;他们白天淘金,晚上跳舞;旧金山的人口在二十年中增加到原先的二十倍,一直到1906年一场大火毁了城市。但随即又以火烧的速度重建;我们有缺水的问题,所以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坝;而今沙漠和山谷都出产丰盛的粮食,加州在过去数十年中长足进步。我们骄傲了吗?我们坐享其成了吗?不能!我们不能停止,才能对得起加州精神!加州加油!星辰大海,走向更伟大更美好的未来。
这篇讲演在毕业典礼的场合说出来,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但毫无新意,甚至有点假大空。讲演的作者是一个羞涩的女孩子,书虫学霸,长大成人后成为杰出的职业作家,记者,编剧, 美国文坛的标杆人物, 琼·狄迪恩, Joan Didion。这篇少作她本人并没有不好意思示人,她把它收在2003年出版的家族回忆录《我是哪里人》(Where I Was From),用以串联整本书主题———什么是加州精神,美国西进运动到底如何?狄迪恩想通过回忆录来寻找答案。《我是哪里人》在作家的十几本出版书中是最不受人瞩目的一本。
·狄迪恩的人物采访随笔集《向伯利恒跋涉》,《白色相册》是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比如美国记者何伟(Peter Hessler)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四川涪陵教英文,同时在《纽约客》杂志开专栏写中国见闻,他曾坦言狄迪恩的作品是他案头必读书。何伟出版有非虚构作品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等。狄迪恩被誉为非虚构类写作的祖奶奶。2007年,奥巴马总统把国家人文奖颁给了她,在这个盛誉之后,她还是继续写作,继续出版作品。
·狄迪恩出生于1934年加州首府的Sacramanto(这个地名华人戏称“三块馒头” )。家族先人于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西进运动从美国中西部来到加州,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六代。狄迪恩对文字早慧,五岁起就开始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记笔记。少女时代喜欢海明威的小说,曾经整段抄录,想模仿海明威简洁明快的英文句子和节奏感。大学读的是加州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专业。大学四年级时母亲帮她报名参加《时尚》(Vogue) 杂志的大学生写作竞赛,她脱颖而出,获得这家著名的时尚杂志的暑期实习机会,从此走上新闻写作的道路。
1956年到1964年的七年间,琼·狄迪恩一直在《时尚》杂志工作,从编辑助理开始一直做到版面主编。编辑助理的工作之一是给杂志里即将出版的图片写备注,也就是期刊刊登的照片下的一行小字。这种说明有严格的字数限制,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文笔漂亮能立刻抓住读者眼球,让读者看到图后想立刻看文章报道。狄迪恩后来回忆,这种图注一般要求23个词到27个词。为了把一个句子搞得漂亮,小编辑们会花一个上午的时间排列组合句子里词的顺序,力求达到金句的效果。这种年复一年的编辑工作训练了她的语感,也培养了她反复锤炼文句的习惯。2005年凭《奇幻之年》获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年度奖后,给她作人物采访的记者在她家里惊奇地发现,在他们共度的几个小时,这位老作家所有时间都在写笔记或者修改旧文。
《时尚》杂志的编辑部在纽约,这位加州姑娘由西往东,住到了纽约,开始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在纽约生活,狄迪恩思念加州故土故园,开始写她第一部小说《流吧大河》。这部小说完成和修改得益于当时《时代周刊》的编辑约翰.格里格.唐恩。1964年唐恩和狄迪恩喜结连理,成为夫妻,同年他们从各自的杂志辞职,搬到加州,开始单飞,从此开始自由写作卖文为生的道路。
·狄迪恩的成名作《向伯利恒跋涉》《白色相册》是在加州生活的二十年里写成的。这些新闻报道和人物采访以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出众的文笔,叫好又叫座,且自成流派为 “新新闻写作,琼·狄迪恩就是新新闻的开创性人物。新新闻写作后来发展成非虚构,迅速壮大,与虚构小说瓜分文学出版的半壁江山。最近二十年非虚构与流量平台,纪录片,有声读物,播客等影像视听技术共振共舞,推波助澜,收获的读者量已经远超小说, 几乎占领文学版图, 把小说诗歌挤到小而又小的角落,这是后来的事了,这也是为什么她的作品至今为非虚构写作者作为范文捧读的缘故。
写采访稿最初的动力来自稿费,年轻的夫妇必须交房租,养活年幼的养女。随着琼·狄迪恩写稿之路越来越顺遂,他们在洛杉矶的富兰克林大道租了一个公寓,还买了一辆娇黄色的雪佛兰科尔维特跑车。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于采访稿,而是夫妻二人合写的剧本卖给了好莱坞电影厂。卖剧本这个事不是所有作者都能做得到的,进军好莱坞的关键不是你写得好或者演得好,而是你认识谁。唐恩的亲哥哥是著名电视主持人多米尼克.唐恩。这层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卖出第一个剧本以后就在马里布海边买了房子,从此生活走向正轨。琼·狄迪恩夫妇二人合作的编剧生涯可以说非常成功,第一部电影《顺其自然》(Play It As It Lays )于1972年出品,由初进好莱坞的英国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这种大卡司,大导演制作他们的剧本让他们迅速走红,华丽转身,从卖文为生的媒体记者变成知名编剧,在好莱坞广交名人,风光无两。
对于一般作家,这几乎就是写作生涯的巅峰了,有名有利,在好莱坞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你,到哪里都是座上宾。狄迪恩的路却并没有止于此。她回到纽约,继续写采访稿, 采访对象不仅名人政要。最值得称道的是1991年她对纽约中央公园强奸案的深度报道,是媒体中最早质疑曼哈顿法院对五个黑人嫌疑犯判决的文章。发生在1989年的被称为中央公园五人的强奸案,案情极其恶劣,在美国引起轰动。当时从重从严的舆论压力下纽约警察迅速抓判了五个黑人青年。这五个人判罪后坐了十几年牢,直到真正的强奸者主动自首,被抓错判错的五人才沉冤昭雪。2014年纽约市因为错判,不得不付出四千一百万美元的经济赔偿。写这样一篇为嫌疑犯陈情的报道,在当时全美国舆情沸腾,喊打喊抓的情形下相当不易。试想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议活动要到近三十年后才发生,狄迪恩自己是保守的共和党,住在纽约曼哈顿,纯粹凭着职业操守一腔孤勇,独立于公众舆论之外,写出自己独立判断的报道,这是什么样的勇气!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说过:写作就是冒犯和越界。奥茨和狄迪恩在文学理念上是同代人。
她的回忆录《我是哪里人》于2003年出版,反响平平。这个时候跟上世纪六十年代不同,市面上的非虚构作品五花八门,已经太多了,新作者不停地涌现,读者快要把进入古稀之年的狄迪恩遗忘。2004年丈夫唐恩突然去世,2007年女儿去世。在这段时间,狄迪恩接连完成《奇幻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和《蓝夜》(Blue Night)两部回忆录,风格从冷峻转向伤感,痛彻心肺。《奇幻之年》成为当年的最佳非虚构作品,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同时好评不断,国家图书评论家奖,普利策奖,拿奖拿到手软,2007年《奇幻之年》由她本人亲自改编成舞台剧,在百老汇演出。一直到2021年因为帕金森综合症去世前,都有书出版, 她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典范。
《奇幻之年》和《蓝夜》这两本书热销到什么地步呢?女装店甚至推出一款名为狄迪恩款式的时尚系列,模仿她在六七十年代拍的照片里的装束———毛衣,印花布长裙,平底鞋,发卡,嬉皮士风情的有机玻璃手镯,项链等等。书店推出可以放进坤包的便携版《奇幻之夜》,这种便携版本书过去只限于《圣经》!时代的读书品味随着Instagram 影像社媒的流行,朝向感性的方向转移,颜值就是胜利,要好看,要上镜,不要太复杂的思辨,狄迪恩到了晚年再次被这个新潮流推到前面,她甚至被邀请参加时尚品牌的走秀节目。但她花费多年时间,广泛研究史料写成的心血之作《我是哪里人》却被读者忽视,这一部书是她所有作品中卖得最不好的。
回到《我是哪里人》,这本回忆录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加州精神?她初中毕业的讲演,多年后重读,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典礼上听她讲演的听众,基本是同学和家长,这些人大部分是三十年代为躲避中西部地区持续几年沙尘暴,田地颗粒无收而破产的环保难民,这些为谋生而背井离乡来到加州的难民是不是勇于冒险,算不算躁动的勇者?这些人到达加州以后,跟当地人竞争工作而产生矛盾,受排挤,成为贱民,他们在底层的苦熬挣扎,不要说14岁的少女,就连当时的媒体也很少报道。讲演的高调与现实的骨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是迪荻恩在记忆中搜寻,审视历史的发力点,甚至可以说她一生都在努力搜寻记忆和讲述之间隐藏着的草蛇灰线。
狄迪恩的祖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76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居住在弗吉尼亚和卡罗莱纳州的白人, 参加过独立革命战争, 也加入当时的白人军队跟切诺基印第安人打仗争夺地盘。后从东往西迁徙到加州的Sacramanto河谷,多年来这些人在当地建起许多的大坝,河流改道,疏洪治水,这些大工程都离不开联邦政府的金钱援助。她写到: “极端依靠政府的钱,是加州成立伊始就存在的特色。一方面靠政府的钱搞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强调完全的个人奋斗,普通农民都想一夜暴富,这种自相矛盾的加州精神从西进运动时就存在。待西进运动结束,十九世纪末修建铁路时再次加州向政府伸手。也就是说:她的祖先们在加州大到建筑水利铁路,小到个人消费,公家的钱能占就占。狄迪恩回忆小时候母亲每次路过任何军人用品店,必定要进去采购。身为军人家属(迪荻恩的父亲是美国陆军军团的经济师),在这种军店购物可以享受深度折扣,这个便宜不能错过。
再说光荣的西进运动。筚路蓝缕不假,但环境艰险中人性大暴露,对病弱残幼遗弃背叛,丢在路边,任其自生自灭,是西进路上常见的做法。狄迪恩找到斯坦福大学出版的西进移民伯纳德.里德写于1849年的日记。里德在日记里写到,他花了两百美元举家加入西进的车队。有次在路边看到一对草草掩埋的新坟, 坟边是一辆从车队上卸下的带棚马车,车架上坐着一个穿戴整齐的少女。新坟里埋的是移民车队中的牧师父母,留下这两个孩子已经是孤儿。里德写道:她(指少女)好像整个人都在梦中,神情恍惚,直到我跟她说话才注意到我。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两天前患霍乱先后去世。她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躺在车里,也正在生病,极有可能也是霍乱。拉她家车的牛遍寻不着,要么是跑丢了,要么是被印第安人抢了。这家人原先跟随的车队,在她父母生病后原地等了三天,最后他们决定抛下这对孩子先走。车队的人担心若是继续等下去,可能也会染上霍乱,或者错过内华达山脉下雪前的过山时间。至于这两个孩子怎么办,车队领头说,等牛自己回来,他们可以继续赶路;或者遇到下一波车队,好心人可以捎上她们姐弟俩。是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束手无策的她们?里德不知道,一百年以后的读者也不知道。
西进的路途上发生了轰动的是唐纳车队食人事件(Donner Party)。这一队人中的一支人马为抄近路,选择走一条过去从未有人走过的新路。在1846年到1847年之间的那个冬天,他们被雪封到内华达山里。弹尽粮绝在大雪中苦熬了多月,他们最饿的时候不得不吃冻病而死的同伴的尸体。唐纳车队这一支总共87人,只有48人活了下来。最吊诡的是,狄迪恩的曾祖父在出发时也是跟着唐纳车队一行人前往加州。他属于不愿走新路的幸运的另一批人, 沿着旧路安全抵达了目的地。
加州的前史和当下,加州人的勤奋顽强和狡猾,是迪荻恩喜欢写的主题之一。她尽量找史料,回忆录,私人信件,希望能触碰到西进途中艰难的吉光片羽——那些不完美的自私的先人,那些想一夜发财的痴心的农民,粗糙的玉米饼,随身携带在路途中保存婴儿尸体的小箱子,在三块馒头河发大水被冲走的麦苗……加州人对自己的想象带着浪漫空想的成分,正是这种自相矛盾的梦想,wishful thinking, 美好的妄念支撑着那么多人在下雪前连夜翻山越岭地赶路,穿过内华达山脉,那种执念,近于疯狂,接近原始的动物生存本能,是狄迪恩通过写一本书探触到的加州精神传承。盖茨比在夜里看到海湾对面的绿灯,他站在那里,朝着那远处的亮,伸出手去,就是这个意思。加州是狄迪恩的盖茨比。
文学,没有比这更动人。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