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随笔二帖

作者 08月13日2023年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刊《东西》第330期。原公众号文章由刘荒田编辑,唐简编发。)

一 率领孩子逃学的妈妈

2020年年底,⼥⼉决定带⼀⼉⼀⼥逃学。对此,我举双⼿赞成。⼀来,纽约疫情加剧,孩⼦只是在家上⽹课,⽆聊得很。⼆来,纽约实在冷,室外运动受到限制。素来主张儿童多运动少学习的⼥⼉不再犹疑,⽴刻买了飞夏威夷的机票,开始翘课之旅。我这外婆随行。

到了,还未⾛出机场,已闻到空⽓⾥的淡淡花⾹。机场外则是“⾯向⼤海,春暖花开”,⼀⽚明媚。虽然每年圣诞节孩⼦们都来夏威夷小住。这⼀次,久久被困的⼩兽出笼,兴奋难以形容。

⼥⼉当然不会辜负夏威夷的阳光、海浪、沙滩,给两个孩⼦安排了冲浪课、⾼尔夫球课、⽹球课、⾜球课、钢琴课,晚上则是游泳。本来已做好牺牲⽂化课的准备,但没想到纽约的学校居然指派教师,配合夏威夷的时间,给孙⼥、孙⼦⼀对⼀地上⽹课。意外地实现两全其美。

看着兴致勃勃的第三代,想起⼀个朋友。她⽂⾰时才七⼋岁,恰是我孙⼥现在的年龄。她的爸爸被打成⾛资派,进了⽜棚。妈妈意识到⾃⼰也厄运难逃,就对⼥⼉说:“妈妈只要求你⼀件事,就是吃。⽆论⽣的、熟的,好吃的、不好吃的,饿了,哪怕⽣⼟⾖⼦也要啃,听懂了吗?”之后,妈妈果然进了⽜棚。她也果真啃过⽣⼟⾖⼦。那时,上课没什么教材,主要学习⽑主席语录。她上厕所时,揣在兜⾥的⽑主席语录本掉进粪坑。她虽然⼩,但知道这是⼤罪,趴在粪坑边,把语录本捞出,然后⽤⽔冲。可惜,还没来得及晾晒就被⼈发现。⽼师领着⼀群学⽣审问她,批⽃她。当天晚上,她开始出现幻觉,感到自己总是站着地球以外看地球。后来,妈妈平反回家。她情绪失控时,把家⾥的古董瓶⼦都砸了,妈妈只是流泪,没有斥责⼀句。悲惨的童年让她⼀⽣忧郁。

这惨痛的旧事,印证了著名⼼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结论:⼼理疾病与童年的创伤有关,很多忧郁症患者都有⼀个不幸的童年。然而,很多家⻓违背孩⼦的天性,早早给孩子套上学习的枷锁。我真想求求她们:放过孩⼦们吧!⼤学的升学率那么⾼,考不上已是极少数,还狠命地逼孩⼦学习⼲嘛?

故意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让德意志⺠族⾃诺⻉尔奖设⽴以来,得诺⻉尔奖的⼈数占总数近⼀半(包括德裔外国人),也就是说,8000多万的德国⼈拿⾛了⼀半诺奖,另一半属于全球另外近80亿⼈⼝。这证明了顺天者昌。违背儿童⾃身成⻓的规律,就是揠苗助长,孩⼦很可能⼀⽣都会失去学习的内驱动⼒。在孩⼦理解⼒未发育到位的情况下,超前学习不说徒劳,也是事倍功半。

记得我和⼀个忘年交同时看到⼀个⼴告——信誓旦旦地保证:让三岁孩⼦⽤⼀年的时间学会《资治通鉴》。这位朋友很兴奋,因为她的孩⼦恰好三岁。我⽴即泼冷⽔,因为《资治通鉴》从公元前四百多年前开始写,跨度达一千三百多年,内容以政治和军事为主。别说三岁孩⼦,⼤⼈读都很累。孩⼦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我向她建议,不如让孩⼦痛痛快快地玩,在玩中锻练体魂和意志、从而变得勇敢、不惧困难,并培养出爱⼼。

为了增加说服力,我对她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那年孙⼥三岁,我带她到沙摊上拍沙窝。先去商店买了铲⼦、勺⼦,及孙⼥指定的红⾊⼩桶。在海边,孙⼥⼀铲⼀铲地挖沙⼦,突然冒出个⼩螃蟹。我把⼩螃蟹放在盛了⽔的⼩红桶里。吃午饭时,我对孙⼥说:“我们把⼩螃蟹放回⼤海好不好?让它活下去,慢慢⻓⼤。”孙⼥瞅着我,⼩⼿指在桶⾥来回抚摸着⼩螃蟹的背部,说“NO!”⼜过了⼗分钟,我说:“别再玩了,妈妈等我们吃饭呐!”我拎起⼩红桶,孙⼥跟在我后边,不消⼏步到了海边。我把⼩螃蟹从桶⾥拿出,放在孙⼥的两只⼿上,说:“把它放回海⾥,让它去找妈妈好吗?”孙⼥蹲下身⼦,两只捂在⼀起的⼿在⽔⾥摊开,⼩螃蟹欢快地游进⼤海。

 

我随即发现,刚买来的红⾊⼩桶也在浪里飘浮,不假思索地走下去,要把小桶捞回来。想不到,孙⼥狠命拽住我的胳膊,⽤吐字不清的中⽂喊着:“找妈妈!”小桶越漂越远。我想甩开她的⼿去够那个桶。孙⼥的两腿成⼸状,摆出拔河的姿势,不肯松手,喊:“让它找妈妈去!"看着沉浮的⼩桶,我突然明⽩孙⼥的意思。唉,可爱的宝贝,她以为,她喜爱的红⾊⼩桶,和⼩螃蟹⼀样,也有“妈妈”在⼤海⾥。

我对朋友说,让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爱⼼教育,往往有⽴竿⻅影的效果。童年是⼈⽣的底⾊,⼈⽣的根部。根歪了⻓出的树怎么会直呢?童年⼜是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家⻓再忙也不要错过。陪孩⼦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的爱⼼、同情⼼、⾃我意识、团队精神,以及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品性。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素质。

记得孙⼥⼆岁多时,妈妈带她去教练处学游泳。孙⼥只要看清楚是往教练那里走,就嗷嗷⼤哭,⼀直闹到游泳池边。不管大人怎样哄,都不肯下⽔。六年过去了,她居然冲起浪来。尽管冲浪的风险远远大于游泳,但她不再畏惧,⼀次次地想在冲浪板上站起,⼀次次掉进⼤海,可她韧劲⼗⾜,在海⾥找到冲浪板,再次爬上去,尝试站起来。我在岸上看着,暗暗为她叫好,凭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怕作事半途而废么?

⼥⼉为姐弟俩报⾜球课,为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她知道,良好的素质要通过运动来培养。南宋著名诗⼈陆游曾感叹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要让孩⼦在未知的世界⾥不停地尝试。困难、挫折、失败,是孩⼦们离开⽗⺟⾛⼊社会以后必然要⾯对的,与其到时惶然束手,不如从⼩在摔摔打打中磨炼。

过早地被灌输太多书本知识,容易使孩⼦成为百⽆⼀⽤的书呆⼦。孩⼦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疏于主动思考,久⽽久之,思考⼒和想象⼒遭到压抑,无从正常发育。⽤书本知识剝夺童年的快乐,源于家⻓望⼦成⻰的⼼态。谁不希望自己孩⼦有美好的未来呢?这是⼈之天性。但丰满的愿望代替不了⻣感的现实。

且看⼀个有关“期望值”的段⼦:孩⼦上幼⼉园,⼤部分家⻓认为宝贝是天才,可以改变宇宙;上⼩学⼀年级,觉得孩⼦虽不是大天才但肯定是⼩天才,能进哈佛⼤学、麻省理⼯学院;上⼩学⼆年级,明白孩⼦不是天才,但还是⼈才,进清华、北⼤没问题;上⼩学三年级,认为孩⼦虽不是⼈才,但能进985及211;到⼩学四年级,承认孩⼦的潜⼒有限,不过,笃定进重点本科⼤学;上⼩学五六年级,发现孩⼦就是普通⼈,将来有书读、不啃⽼就⼼满意⾜了。

这个段⼦的可怕,在⽗⺟一方,期望值一路降低,背后是⽗⺟与日俱增的失望。恨铁不成钢的⽗⺟,施加给孩子的,是不断的指责。就此,孩⼦不但失去了快乐的童年,⼼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怕犯错,怕失败,最终碌碌⽆为,甚⾄因输不起⽽⾃杀。

我的女儿所践行的,是孩⼦四年级前让他们学会输得起,为孩⼦争取到⼀个以玩为主的童年。她认为,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的人生,都有一个“快乐”的基座,最起码是个快乐的⼈。

 

二 巨婴养成术

 1,见识了巨婴

本世纪交替的年代,我因急事从国内⻜回纽约。⻜机起⻜不久,我正庆幸旁边是个空座。⼀位⼆⼗多岁的⼥⽣⾛过来问我:“我可以坐这么?”我⽆奈地点点头。⼗⼏个⼩时的航程中,我知道了她是去纽约留学。本来说好寄住朋友家,没想到临⾏前,朋友来电话,有急事必须离开纽约,这样,她下⻜机就投宿无门了。看这孩⼦还单纯,我的热⼼腸开始膨胀,说:“没地⽅住,先住我家吧!”

离开机场,到了家,我们把⾏李放好,开⻋先去饭店吃饭,然后去超市买菜。天已⿊,我指着装滿生熟⻝物的冰箱对她说:“你可以随意吃。”说完回卧室休息。不到⼀刻⼯夫,她来敲⻔,告诉我:“妈妈不许我吃冷的东⻄。”赶紧下楼教她怎样用煤⽓灶。她说:“我不会做饭。”言下之意是要我为她作饭。我有些不客⽓了,说:“冰箱⾥有熟⻝,如果你连热饭都不会,我就没办法了。”

 

朋友们到我家聚餐。⼤家忙前忙后,唯独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直到⼤家把饭菜摆到她的⾯前,没有道谢,拿起筷⼦就吃。朋友们暗里对我说,太奇葩了!劝我让她皁点离开,独⽴生活。我不忍心。女孩子就这样在我家吃、住半个多⽉,一切免费,⾛时竟忘记说声谢谢。

2,家长把“最宝贵”的留给自己——巨婴养成秘诀

和⼏个朋友聚餐。⼀位谈到他正为⼥⼉申请去新⻄兰留学。此后,只要相聚,⼤家都会询问进展。这位朋友极有爱⼼和责任感,不但为⼥⼉办好了留学的⼀切⼿续,护送到目的地,为⼥⼉付学费,还为⼥⼉以先租后买的方式置了房产。后来,⼥⼉在当地结了婚,朋友⼜和爱⼈过去帮忙照看孩⼦。⼤家都说,这样的爸爸上哪去找?

 

我却对他说:“⼥⼉的事,⽆论巨细,你全管了,可你把最宝贵的东⻄留给了⾃⼰。”他露出不解的表情,我说:“最宝贵的东⻄是什么?困难。”

常⾔道:穷⼈的孩⼦早当家,说的就是困难和独⽴的关系。⻓⼤意味着⼼智逐渐成熟,⽽要达到⼼智成熟,必要的台阶就是困难。这是⼈类进化和个⼈进步绕不开的,看看上帝如何造⼈就明⽩了。婴儿期,上帝只给⼈吞咽、排泄,呼吸及哭的能⼒。翻、坐、爬、站、⾛都是⼈类不断挑战⾃我才逐渐获得。有⼈说,⼈⼀来到世上就哭是因为⼈⽣充满苦难。是的,这是上帝的设计——不经苦和难便不能成⻓。剝夺了他的苦和难,就剥夺了他的成⻓。成⻓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上帝总是把快乐藏在困难之中,当你战胜了困难,你会得到数倍的快乐和⾃由。⽣命的终极意义在承担与接受所有挑战。

而中国的极品父母总是把天下的“困难”统统打包,自己面对,自己解决。所有糟糕的,不如意的,残忍的,打掉牙齿和血吞,为的是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怜这种父母心,造成了“一代强一代弱”的现象。弱的一代并不感谢上一代为他们的付出,因为他们已形成依赖性人格,生活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抱怨父母没有为他们作好。

 

一位朋友,绝对是成功人士。他的⼥⼉很会念书,一路从重点中学、重点⼤学到留美攻读硕⼠,成绩都在众⼈之上。宝贝从出生至今,三⼗来年⼏乎只和书本打交道,忙于应付⼀场场考试,从中考、高考到考托福、考GRE……她从不知道,什么是⾃⼰想要的, 什么是⾃⼰喜欢的。研究⽣毕业后,有⼈追求就结婚了。婚后才发现丈夫像个没⻓⼤的孩⼦。她一厢情愿地以为,天下男⼈都像她爸爸⼀样,殊不知,她爸爸出身于穷⼈家,⼀路全靠⾃⼰打拼。离开父母,两个⼼智都远未发育成熟的巨婴走到一起,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孩大多在抱怨,不满⾃⼰的丈夫除了拥有各种⽂凭外,⼏乎不具备任何能力。更多的是把责任推给父母,认为在婚姻大事上,父母没替自己把关。而爸爸则认为婚姻只要女儿喜欢就好。最终女儿因无法掌控自己婚后的生活,以离婚为结局,

女孩成为巨婴,如果有幸碰到惜⾹怜⽟的丈夫,还可⽣活得幸福。待成为母亲,⾯对孩⼦的各种问题,历练增加,再单纯、柔弱的⼥⼈也会转变,这就是为⺟则强。可很多男孩子也被父母宠爱成巨婴,他们十八九岁唸⼤学前,⼀切事务被⽗⺟包办,甚⾄有祖⽗⺟在旁照看。六位⽼⼈对孩⼦源源不绝的给予,偏偏不给责任。孩⼦肩上⽆任何责任,何以能有责任感?有位朋友的婆婆看到⼉⼦婚后居然洗碗,受不了,⾮要⾃⼰洗,和⼉⼦争夺了⼗多分钟。后来我与这位婆婆交谈,问她为什么不让⼉⼦洗碗,她态度鲜明地回答:“咱们没銭⼜没权,孩⼦啥光也没借上,咱唯⼀能给予孩⼦的就是帮孩⼦作些事。

孔⼦有句话:“君⼦求诸⼰ ,⼩⼈求诸⼈。”意思是:君⼦想要什么,向⾃⼰索取:⼩⼈想要什么,希望别⼈给他。这里的“小人”不是那种陷害⼈的卑鄙者,是指今天所说的⻓不⼤的巨婴。他们获得了很多天上掉下的馅饼,⽗⺟在他们“想要”之前就给准备好了。依赖型⼈格就这样建立起来,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别人,由他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时候看过⼀篇伊索寓⾔,⼀只百灵⻦在⼀块⻨⽥⾥筑了巢。⼩雏鸟⼀天天长大。⼀⽇,⻨⽥的主⼈说:“时侯到了,我要去请所有的邻居来帮我收庄稼。”⼀只⼩百灵鸟听到这话,告诉⺟亲,问⺟亲他们准备什么时候搬到安全的地⽅去。百灵⻦说:“孩⼦,现在还不⽤着急。”⼏⽇后,⻨⽥的主⼈⼜来了,看着⽥⾥的⻨⼦,说道:“明天我要⾃⼰来收⻨⼦。”百灵⻦听到,便对她的孩⼦们说:“现在是我们离开的时候了,那⼈这次不再依赖别⼈,⽽要亲⾃动⼿了。”这个寓⾔告诉我们:只有依赖自己才是最可靠的。美国的⽗⺟很注重培养孩⼦的⾃⽴,孩⼦遇到什么事,⽗⺟总是提醒孩子自己去try(尝试)。他们并不怕孩子经历失败。

3,状元子和生意子

 

俗话说:状元⼦好养,⽣意⼦不好养。状元⼦⽆论多优秀,⼤多是follow(跟随型)的,考试无论多难,逃不出知识搬家,总会有个定理等在那里。⽽⽣意⼦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导师从旁指导,他们大多是开拓型及能力型的,要独⽴找⻔路,要随机应变,他们面对的难题往往是没有答案的,要靠悟性挖出困难本身自带的钥匙。

我认识⼀个最不喜欢try(尝试)的⼈,他认为最幸福的⽣活状态就是每⼀天都和昨天⼀样。因为昨天是熟悉的,已知的,尽在掌握之中。⽽与昨天不同的⼀天则是出现了新内容,新就是没⻅识过的,是未知。未知的不确定性让他感到烦恼,不知如何应对让他感到痛苦。“状元子”许多就是被崇拜的学霸,⼤⽐例的学霸都希望⽣活在按部就班之中,愿意每天⼋⼩时重复着昨天的⼯作,即便⼯作有新的变动,公司也会找⼈给他们培训,告诉他们在新情况下该如何操作。他们被学校⽣活培养成这样:只愿follow(跟随),也只能follow(跟随)。

现在很多家⻓都把孩⼦考⼊名牌⼤学作为成⻰的标准,好像古代中举⼀般。分、分,分不但是学⽣的命根,也成了这些家⻓的脉门,家庭中唯此为⼤。为考试⽽读书,本是⼀种外驱动⼒作用下的学习,很多具有⾼⽂凭的⼈,⼀旦没有了考试,⼏乎就不再学习,成了⾼⽂凭低⽂化的巨婴。在⼈⽣的最重要的成⻓期,整整⼆⼗多年的时间都被考试左右及耗去。⼈⽣中最重要的情商、逆商、德商、⼈格的独⽴全部被忽略了。

 4,⼈⽣本来是和⾃⼰较劲的

⼈⽣本来是和⾃⼰较劲的,今⽇的我⽐昨⽇的我好,这就叫进步。⽇复⼀⽇地挑战昨⽇的我,这就是成长。⼈⽣如果总和别⼈⽐,会陷于否定自我之中。有⼀回,笔者的孙⼥为⾃⼰作不出的数学题被⽐⼩⼆岁的弟弟作出来,⼼⾥难过,泪水在眼眶⾥转。我们⽴刻告诉她,不要和弟弟⽐,每个⼈的天赋不⼀样。“弟弟在数学方面有点⼩天赋,可你在⽂学上也很了不起,六岁就写了好⼏⾸诗。弟弟现在也六岁了,⼀⾸诗也没写出来。”她听了,脸由阴转晴。

 童年时期,家⻓⼀定要保护好孩⼦的⼼理健康,尽量不要拿⾃家和别⼈家的孩⼦去⽐,每个⼈的条件不⼀样,拿⾃家孩⼦的短处和别⼈家孩⼦的⻓处⽐,很易让孩⼦产⽣⾃卑;拿⾃家孩⼦的⻓处和别⼈家孩⼦的短处⽐,易让孩⼦产⽣⾃⼤。要知道,很多成年后的⼼理问题都源⾃于童年。笔者主张,童年应多参加团体性运动,借此不但锻练了身体,⽽且从⼩就培养出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甚⾄培养了逆商,在玩中不断地⾯对输赢,他们会不断地调节心态,做到“输得起”。⽽愈挫愈奋,正是所有成功⼈⼠的特质。

在美国,最受⼈尊敬的不是什么学⼠、硕⼠、博⼠,⽽是那些能够征服厄运的⼈,那些能将苦难转化为成就的⼈。我们总看到⼈们在秀⾃⼰的孩⼦考上了哈佛,考上了剑桥,但为什么不秀孩⼦毕业以后如何呢?因为没秀的资本。他们没有征服厄运的经历,没有转化苦难为成就的经历。在考试指挥棒下成⻓的孩⼦,短板太多了。最⼤的短板是:知道得不少,但经历得太少,尤其是切身的挑战太少,化解的困难太少。

家⻓们,千万别再替孩⼦经历了,如本⽂开头,本该让孩⼦⾃⼰独⽴⾯对的事,全被爸爸代作了。这种替代孩⼦经历,对孩⼦的成⻓极其不利。放⼿让孩⼦经历吧!⼈⽣⽆论酸甜还是苦辣都有助于孩⼦成⻓。让孩子在家分担家务是必要的,球场上搶球也是必要的。勇敢地进攻,与队友密切合作。这些都是书本知识代替不了的。为此耽误些时间是值得的。美国很多⼤公司并不看好学习拔尖的学⽣,认为这些孩⼦很多是把时间全⽤于啃书本的呆子,⼯作中反⽽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位美国作家说了句名⾔:“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所以他们更喜欢录⽤学习排在第⼗名左右的孩⼦。现在的考试制度很有问题,但它⼜是迄今为⽌最公平的。我们改变不了制度就改变⾃⼰,改变对待困难的态度,改变我们培养孩⼦的⽅式。

我的孙⼥⼋岁多,⼤概从⼀、⼆年前开始,每次旅⾏,⼥⼉都让孙⼥把要带⾛的东⻄⾃⼰装箱,这次忘了带的东⻄,下回就记住了。路上,让孙⼥⾃⼰拖⾏李箱,遇到路坎、路障,⼥⼉从旁看着,让她⾃⼰处理。⼥⼉作饭,常常让孙⼥在旁边打下⼿,作点⼒所能及的事情。⼀天我去⼥⼉家,刚好⼥⼉做糕点。孙⼥拿着⽔果⼑切⾹蕉及草莓,看到我,说:“姥姥,你看我切了这么多了!”⼀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家⻓陪伴孩⼦成⻓,⼀定要把最宝贵的资源——困难放⼿交给孩⼦。孩⼦们完成⼀件他们没有作过的事,都会有幸福和兴奋的感觉。我们都希望孩⼦⽣活幸福,同样的⽣存环境,吃苦能⼒强的⼈不觉得痛苦,吃苦能⼒低的⼈却哭天抹泪。

娇⽣惯养的结果,无论是进了名校的还是没进名校的,大多是⽆法适应社会的巨婴。孩⼦只有在经历了挫折,困难后才会藐视困难,才会做到不惑、不惧、不忧,如此才会有幸福的⼈⽣。

(完)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