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如一日,纽约唐人街的老街宰也街(Doyer Street)像是一只时间的胶囊,凝聚了历史遗留下的痕迹,给人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陈旧狭小到有些局促的街道,两边装潢陈旧的店面以及中文字的招牌, 让这条只有200英尺长、却曲里拐弯的马蹄形半街依旧洋溢着一股往昔的风情。
早年的纽约老唐人街只有三条街,宰也街是其中一条,记载了纽约唐人街的全部兴衰血泪史。
我在2018年9月末的一个晚夏来到宰也街。当我站在宰也街被暮色掩映的街道口时,我感到历史的微风从身边刮过,带着华埠百年移民的兴衰史穿街而过。
暮色苍茫时分,这个历史的感觉沉甸甸地压在心中,仿佛是历史的声音在耳边欲语还休。后来,当我翻开我高中的闺蜜周小辉发给我的关于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的故事和照片时,我才恍然大悟那天在宰也街感觉到的那股历史之风。
115年前,清末思想家和改革家康有为的小女儿康同璧也来到宰也街。那是1903年10月的一个秋日,康同璧刚刚20岁,却已是康有为推行维新变法的得力助手,以及倡导妇女平权的领军人物。
康同璧1903年从印度来到美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康有为的改良主义争取到欧美主流社会的支持。刚刚来到美国的康同璧,在“留学之父”容闳的安排下,住在距离纽约市区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康州(康涅狄格州的简称)哈特福德镇附近的南温莎。
自从策划了1898年轰动中外的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逃亡海外。 1902年,不到20岁的康同壁只身带着仆人从北京经广州、香港、澳门到达新加坡寻父,然后从南洋与康有为一起再到印度大吉岭居住了一段时间。随后,康同璧在父亲的安排下来美留学,同时为父亲的改良派在欧美进行进行推广,获取支持。
康同璧于1903年抵达加拿大维多利亚后,立即成立了由她父亲创立的《中国保皇会》妇女分会。从那里作为起点,她于1903年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市做公开演讲。
康同璧来到纽约唐人街宰也街(Doyer Street)17号二楼的晨星福音堂的楼上举行首届保皇会纽约女会。开幕的日子是1903年10月20日。它在康同璧的时间表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而在纽约时代变更的历史时间表上,也是一个难忘的时段。距离纽约唐人街十几条街口的联合广场地铁站正在施工,上城的时代广场那天还被称为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而曼哈顿的唐人街不过只有三条小街道组成, 勿街(Mott Street)、宰也街(Doyer Street)及与之交叉的披露街 (Pell Street)。
也街那天的早上的幽静如同以往一样深邃,阳光照在街道的尽头,两边的建筑沉浸在阳光照不到的暗影中,全城第一家中国老戏院(China Theatre)也被弃用,成为了华人侨团为犹太人捐款的地点。与宰也街交界的披露街(pell street)上,路过的中国男人有的还梳着清朝的辫子,带着黑色礼帽、穿着短衫扎脚裤的黑帮模样的男人游手好闲地站在街拐角。宰也街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位中国女人的身影,毕竟在那个时代,中国移民中的女性都还不习惯像美国女人一样在街上抛头露面。然而,来到宰也街(Doyer Street)17号参加开幕式的200多名中外参会者中,居然有35名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的女性。她们都不是唐人街上穷苦的百姓,而是慕名来支持康同璧的达官贵人的女眷。她们有些人居然还裹着小脚,盛装华服下掩饰不住小脚带来的脚步蹒跚。根据《纽约论坛报》对当日的报道, 康同璧小姐充满自信地发表了英文演讲,尽管她的英文词汇有限,发音带着粤语的腔调,但仍然掩饰不住她语调里充沛的激情。康同璧说:“我希望中国女性与美国女性知道的事情尽可能一样多。 我希望中国女性可以读报,了解国家大事。 我希望她们接受更高的教育,帮助我们一切做成大事。如果,猫都帮猫,狗也帮狗,那么我们妇女为什么不能站在一起互相帮助呢?!”
在关于那天的日记里, 康同璧记录了她的经历。在1903年11月3日接受纽约日报的采访中,她说道:“这个世界是那么大,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学,所以,我必须学习才可以帮助到我的国家。在我准备好工作之前,我是不会感到疲倦和想家的”“我做一切我可以做的,唤醒我们的妇女们,我将学习政治经济和历史,这可让我知道如何去帮助我的人民,尤其是中国的妇女,我每个月为女报写作,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其他的妇女在做什么?”可以想像一下,在1903年的纽约这样的一个充斥三百四十万着各国移民的大都市,市政建设正在兴旺,市区地铁正在火热建设完工中,纽约城市的五个大区的街道都是人潮汹涌的移民,他们关心的都是身边的生活温饱,惦记着他们远在家乡的亲人。
康同璧不过20岁出头,却关心着她父亲发起的政治改革,关心着中国女权的事业。她娇小的身躯中发出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长期以来,在中国,女孩子的出生一直被视为灾难,我们必须使我们的人民认识到,女性各方面都可以媲美男性”。“也许今天的中国妇女看不到我们美丽富饶的国家的觉醒和启蒙,和看到它带来你喜欢的繁荣,但将有助于给未来一代的儿童带来期望的结果。”
康同璧在宰也街的演讲促成了保皇会在美国东海岸成立一家报纸的愿望。三位唐人街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商人Jue Chue,Lee Yick Yue和John Chantz同意为这家报纸的创立提供全部资金。根据1903年12月20日的《纽约时报》报导,这家命名为《中国维新报》的报纸是全美第一份中文报纸,办公室位于唐人街的莫特街5号的新楼里。
《中国维新报》于1904年3月10日开始出版第一期报纸。当时,报纸每份卖5美分,每年本土订阅价格为2美元,外国订阅价格则是2.5美元。为了扩大资本,《中国维新报》还提供刊登头版广告5美元的股份。尽管,《中国维新报》于1937年关闭,但是作为促成首家华文报纸在美国的创立,年轻的康同璧展示了非凡的外交手段和能力。
在时光的流逝中,宰也街几经兴衰。康同璧来到宰也街时还伫立在街拐角的那家被号称为唐人街最有名的酒楼探花楼(Chinese Tuxedo),以及它充满东方风情的雕花栏杆也在岁月的凋零中开始褪色,最终消失,那家专演粤剧的中国老戏院也在康同璧来宰也街之后的七年关闭。
在康同璧离开唐人街之后的几年,宰也街沦为了华人黑帮争斗的地盘而臭名昭著,一度还被称为“血角”(Bloody Angle),是全美国死于非命人数最多的街角。作为纽约老唐人街的神经中枢,宰也街曾是唐人街跌宕起伏的生活场景所在地。然而,在历史上,它像一个孤儿一样被早期的历史学家忽视,甚至都没留下多少关于它的起源和历史的记载,如同1903年康同璧的那次探访从未在唐人街的华人历史上留下一笔重彩一样。
不过,随着宰也街因为唐人街历史的兴旺而再次被纽约市政府关注的时候,我希望,康同璧的往事也会因她在1903年的那次为中国女权呼吁的演讲被世人重新回味而记住,毕竟,她促成了全美第一家的华人报纸的开办,为华人在美国的历史留下了一道无法抹灭的历史光彩。
资料参考:
康同璧手稿——周晓辉提供
The Baohuanghui on Mott Street, New York City Chinatown
The View from South Windsor: Kang Tongbi's Newly Discovered Cache of Documents, 1904-1905
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Barnard学院介绍:Kang Tung Pih, Class of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