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二零一八!

作者 01月04日2019年

无论我们如何眷恋某一段时光,它仍然会像往常一样,按自己的节奏,义无反顾地消融于历史的长河。岁末的感慨虽是人之常情,也并不能使时光放慢脚步,多陪伴我们一时半刻。所以,既然于事无补,年终的追忆和缅怀也只能是一种心情上的慰藉,或是一个空洞的仪式,大可不必多费笔墨的。


然而,2018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从个人来说,今年是我来到美国的第三十个年头。虽然没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看,此前的100年,可能是中国变革最为巨大的一个世纪。因此,可说的、要说的,还真不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往往是从自身的经历开始的。如果不是因为苏联的著名电影《列宁在1918》,我可能在成人之前都不会对1918这个数字有任何特殊的印象。小时候看电影,不免会把艺术的再现当成真人真事。特别是外国电影,演员和景物都完全陌生,在我心中很容易就把艺术真实等同于历史真实。后来我才知道,1918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年,在这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现代化武器和科技第一次使人类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而且这一年,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正是《列宁在1918》要讲的故事,在当时我所关注的只是女特务如何去暗杀列宁的情节。


在一个世纪后的2018年回溯中国历史,我发现若以10年为计,竟有诸多重大事件,非常值得一书。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这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次取得政体上的统一。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建立亚洲一个民主共和国,当然具有标志性意义。但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状态。1925年孙中山去世,致使中国民主宪政的曙光暗淡下来:当年,直奉两系军阀的战火再起;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在北伐途中发动“四一二政变”,造成国共两党分裂。所以说,192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年。一方面,北伐的胜利是国家迈向统一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国共分裂也导致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根据地。1928年秋,毛泽东为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一词,我们那一代人都耳熟能祥。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败之后,中国在1938年进入抗日战争中五年的战略相持阶段。我们小时候喜爱的电影,例如《地雷战》(1962)、《小兵张嘎》(1963)和《地道战》(1965)等描述的都是这一阶段的故事。现在回顾那一段艰苦的抗战,我们才能体会到中国自满清末年以来积弱有多深。日本,一个在中日逾千年的交流史上一直喏喏俯首的边陲岛国,自1968年“明治维新”后不到三十年,就在1894-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窃取台湾。此后不到四十年,在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中国居然弃守不战。1937年7月,日本悍然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不到半年,日军就攻陷民国首都南京,随后的“南京大屠杀”更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十年之后的1948年,解放军开展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其中“辽沈战役”已经取得胜利,“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也胜利在望。在歼灭国民党军主力后,解放军南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也是指日可待。现在回望这些战役,我们对其惨烈程度有了更一步认识:过去我们强调的是,解放战争是两个政党、两条路线的斗争,现在我们可以把它放到世界历史的大框架内,把它看作东西两大阵营的斗争。中国这次内战可能是世界内战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一个战役打下来就是五六十万军人伤亡(不包括平民)。从今天的角度看,国共两党当年“兄弟阋墙”,势不两立,而半个世纪后双方再次携手,成为反对台独的决定性力量,令人唏嘘。


当时光再前进十年,新中国即将年满十周岁,第一次经历了所谓“发育期疼痛”(growing pains)。1958年,“反右运动”进行到“惩处期”,大批右派,其中包括许多知识分子,被遣送到边疆或农村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所熟悉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比如丁玲、萧乾、傅雷、巫宁坤、王蒙和吴祖光,也不幸深受其难。我们纽约地区知名作家宣树铮教授,也在1958年被打成右派,1962年北大毕业后被下放到新疆教中学达17年之久。从他的言谈中和文章里,我既了解到这个前辈知识分子的遭遇,也看到了他刚毅乐观的情怀。


1968年,文革大革命”正如火如荼,这时候另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开始了,这就是“上山下乡”。虽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上山下乡”五十年代就有,但是大规模的中学毕业生到农村插队,始于1968年,当时的66、67和68三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即“老三届”)全部下乡,这项政策实行了十年,于1978年结束。我因为年龄关系,刚好与“上山下乡”失之交臂,但是比我大几岁的大学同学中,就有不少人难免其难。这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社会乱象,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元年寿终正寝了。


1978年12月开始的改革开放,标志着祖国经济建设进入了正确的轨道。此前的一年,高考制度恢复。我于次年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顺利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实在是赶上了好时候。毕业后我留校工作,建立家庭,一切也顺风顺水。到了1988年来美国留学,生活才发生了巨变。我由于工作的关系,迟早要出国进修,这样才能保持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美国学成之后我得到了教职,随着孩子的出生,也就在美国安身立业。这是我当初负笈东渡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1998年是我在美国正式工作的第二年,此时,一年前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从泰国蔓延到美国,影响到经济和股市。所幸我的工作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因为刚刚参加工作,投资到股市的资产也很少,完全可以置身度外。但是,这次金融危机让我认识到,此时的中国已经比十年前我离开时强大了许多,已经有实力顶住汇率压力,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在国内的朋友可能感觉不如在海外的人深刻。此时的美国也已经感觉到中国国力的增强,虽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是三年以后的事。


进入21世纪,祖国的发展已经比上个世纪上了一个台阶。2008的奥运会更是把中国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市政建设在某些方面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新开通的多条地铁线和原有的路线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高质量的地铁列车和整洁的站台环境已经让北京在地下交通方面超过纽约。当然,中国的广大农村还远远落后于首都的发展,但是,中国的顶尖大城市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这一事实本身,就凸显了祖国建设的非凡成就。试想当年,某国的几条战舰就能让一个大清国俯首称臣。六七十年前,西方巴掌大的一个小国也照样能在上海划出一片租界。三十年前,我在北京大学教师的年薪只有区区一千多人民币,还抵不上我在美国一个月奖学金的一半,而这点奖学金只比当年联邦贫困线高不了多少。


2018年,美国家庭平均收入是62127美元,与2008年的61858美元(计入通胀因素)相比,几乎持平。中国过去十年间平均家庭收入增长多少,我没有确切数据。但是,有一组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780元,2017年是36396元,后者是9年前的2.3倍。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比美国快很多,只要按部就班,祖国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2018年即将逝去,我借此机会回顾祖国过去一个世纪的巨变,以及自己来美三十年的感受,用感慨万千来形容也不为过。我的亲朋好友说,“你一生最好的三十年都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度过,还有什么遗憾!”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一栋栋高楼大厦、那一座座入云的大桥、那一条条延绵不绝的高速公路、那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大学校园……我竟然与它们的建设完全无关。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异域感都让我感到若有所失。或许只有在来年,下一个来年和每一个来年多回去看看,能种一棵树就种一棵树,能添一片瓦就添一片瓦,而不能再等上十年,到时仍然对逝去的时光说声“再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