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美的复调叙述——《午夜西雅图》的艺术特色

作者 04月09日2021年

提要 复调,旋律同时进行的一种音乐体式。在横的关系上,各自独立;在纵的关系上,彼此构成和声。《午夜西雅图》借鉴复调音乐的表现手段,六辑犹如木管和弦乐吹奏的六部复调乐章,娓婉而深情地表述了人的情绪美,给散文的集成平添一种独特而新颖的艺术美。 

关键词  复调叙述  姚园  情绪美感  价值秧序重建

泛泛地讲,喜、怒、哀、乐;具体地讲,欢快、悲悯、沮丧、着急、微微浅笑、咬牙切齿……,都贯穿着人的情绪。 

情绪是个宽概念。人的情绪在生命过程中是连续的、延绵不断的,包括在梦境中。美国著名情绪学研究专家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 Solomon 在他的著作中,对无数例人的情绪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在渲染他们缤纷繁馥的情绪色彩之后,归纳出这样的结论: 

真正的幸福来自完整的情绪。” “情绪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罗伯特否认情绪有好坏之分。他说,“一个从不会生气的人与傻子毫无区别;恐惧提供给我们这个世界最根本的信息;焦虑是一种有智慧的存在;爱不是内心深处的感觉;创伤不是悲伤的全部,悲伤与爱密不可分;羞愧也是一种荣誉……”“幸福的生活需要欢笑,也需要悲伤。”   

给各类情绪赋于意义的是罗伯特,而给各类情绪赋予美感的,在历代作家中,诸如纳兰性德的凄美乐章,张恨水的伤逝情爱,冰心、丁玲的阴柔之美,林海音的淡淡的乡愁等数不胜数,他们对情绪美感都有过卓越的艺术实践。而密集于一本书内,给包括孤寂、痛楚、纠结等在内的所有情绪都赋于美感,並以音乐的复调手法将情绪美感作交汇叙述的,是《午夜西雅图》的作者,著名散文家姚园。 

给情绪赋予美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真正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超然状态。 

整体感覚《午夜西雅图》最明确的印象是,作家将情绪美的想象性视域尽其所能地延伸到文字意象的外空间。全书的气氛,犹似春雾弥漫大地原野,常常给人形成一种邃远的、连绵不断的、浸透肺腑的、幽深莫测的感觉;这种气氛犹如初春的雨霁,让你整个身心都能感知到一种爽致的清新。细心的读者甚至可以在字里行间,品味出一个成熟女子美妙的情绪美感和由这种细密的女性心境生发出來的无穷无尽的韵味,进而还可意外斩获一种莫可名状的精神享受。好书的共同点总是耐读又耐人寻味的。 

情绪美这个核心意象,在《午夜西雅图》中起着贯穿全书的纽带作用。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掌握了解读这部著作的钥匙;读者有可能通过一个看似隐蔽的捷径,走进“午夜的西雅图”,去领略作家是如何捕捉并洞察女性的心境信息的,从中亦可窥视作家怎样透过情绪美这个“魔方”去参悟人生并建构整个生命华章的瑰丽和人生节奏的精彩。 

这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比照罗伯特给出的指数,姚园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幸福、或者说她是走在“通往幸福道路”上的那种人。而事实何止于此,她是在更高一级的精神层面上潇洒游走于幸福通途的一个幸福着的人。 

《午夜西雅图》收集了姚园近几年发表的60篇散文佳作。作者按题材分类,编为“人在旅途”、“另一种孤独”、“外面的世界”、“我一生的眷恋”、 “那凝眸 ”等六辑。六乐章在横的关系上,各自独立;纵的关系上,彼此构成交响。 

从细处着眼,读者不难发现,作家在处理、转换人的各种复杂情绪状态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智慧。 

选作书名的“午夜西雅图”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编辑完最后一个字,已是深沉的午夜。忽然涌起的一股冲动,让我抓起玻璃茶几上的车钥匙,去哪里呢?似乎无关紧要。我好像需要换一种空气,是否新鲜,也无关紧要;我好像需要一种在场,有没有人在那佐证,亦无关紧要……

此刻,西雅图的街道、路况、建筑异常的柔和、恬静,大概是橘红色路灯的光合作用吧。骤然间,它们好像成了我亲人,我倾诉的对象。面对它们,就像面对我的童年,我的老家……”  

引自《午夜西雅图》 

前面的一段文字,明显流露出作家深夜伏案工作后的烦躁心绪。生活中,这种境况比比皆是。人们通常的做法是扔掉桌上用过的一堆纸巾,“拍”的一声合上电脑,然后一头栽到枕头上和衣蒙头大睡直到天亮,寄望于让新的情绪依附着新的一天重新开始,藉此把自己部分或全部解脱。 

这未尝不可。 

而作者没有这样,她在“忽然涌起一股冲动”中,漫无目的地开车离开了家,离开了那种空气,摆脱了那种“不一头栽到床上毫无出路”的境遇。让自己的心情溶入西雅图的夜色之中。于是,透过路灯泼洒的橘红的暖色,找到了一种温馨感,甚至走进了“我的童年,我的老家……”。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这是由“场景转换”带动了“心理转换”,使其从形式上离家而去进而又从心灵上回到了亲人的家。心境由“躁动”而终至“平静”。 

如果把这种强烈的情绪对比比作涌浪、比作交响乐队指挥高扬手臂调动起來的激越全奏,那么,后面的这些细微的情绪起伏,就是水的波纹,就是大提琴的低回,就是弦乐的娓娓倾述。婑婉细密有时反而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心理感悟。 

请看— 

在《咖啡心情》里,作者将一种淡淡的伤感透过咖啡的香雾铺洒在桌面上,“这个阳春的三月,风是窗外的雨,滴滴答答的,让人的心情湿了再湿,湿得好像扛不住一个夜的黑……” 

她感叹“我以为一杯咖啡蕴含孤独或者是它唯一的成分,你看它一杯就只能是一杯,不像茶一杯可以泡出好多杯。它宛若坐在星吧靠窗一隅的我,拥着那涩那酸那甜那说不出来的伤。” “当一个人面对一杯咖啡而坐,空气里的每一粒子都被萨克斯吹得若有若无的时候,此时的对话似乎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叩问。”  

这种伤感情绪的转折,颇有点像小说情节的过渡:“我是有些倦了,杯里的咖啡也有些冷了。忽然跳出的一条短信:‘在感叹里,陪你一饮,又将它温热。抬头一瞥窗外的世界,竟是那么的柔和……也许是起身,为父亲买‘初元’的时候了。” 

还有—

我坚信生命是从寂寞开始的。失掉信任的那种寂静是可怕的

风吹来吹去的好像是一种空,让人在瞬息间油生望断天涯之感……

变是人间的一种常态,或许世上本就没有不变的人事,所以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最后什么都不可能留住,不可能带走。不必伤感,也不必遗憾。

难以把握的永远的是人的心境。但只要我们换一个心情,换一个视角,一切既没有那么宏大,也没有那么缺一不可。”

引自《西雅图掠影》

快乐是不需要缘由和时间的。给他人快乐,其实是给自己快乐。”

引自《在波特兰漫步》

路是诞生在没有路之际,我是醒在午夜一个昏暗的路口。夜忽然漫长起来,昼忽然可爱起来。在昼夜间穿梭,必要时还得放下,舍才可能得。

外在的东西,容易从指尖滑落,所以我在不奢望中回归一种安宁或者平静。

 引自《审视是一种回归》

世上的植物开花,也开意,也在等待她的高山流水。

虽然家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一种束缚,虽然家有时成其不了避风港,虽然家的季节与季节无关,虽然家的内涵不是房子,虽然家在某一天也会成为难解的乡愁,但渴望的本能让我们在寻找中忧伤和快乐。

引自《栀子花开的时候》 

等待是生命的常态,但难以成为一场素宴。

有些心情写出来不是释放而是陷入另一种孤寂。

                   引自《独立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她感到自己正在以一种近让自己走远。

               引自《另一种孤独》

思念的潮水铺天盖地涌来,妈妈,我失掉原来的坚韧,我像个无助的孩子,孤零零地站在荒山野。

引自《爱与痛的洗礼》

尽管我知道悲伤这条衰老的河流,挽不回那个既定的结局,我仍悄悄携着它浪迹他乡。

引自《爸,请攥紧我的手别走》 

作者将自己的这一份份独立叙述的心境,用复调音乐的形式重迭排开。因此便生出一种前后上下相关联的艺术效果。有时像奔腾的江流汇集,有时像浪花冲向礁石;时而如茫茫大草原上涌动翻覆的连天草浪,时而又像幽幽空谷中风的诉说和呜咽……不管是怎样一种对情绪的吟诵,都是,均展示出富有积极意义的精神向度上的诗意提升。 

《人在旅途》、《咖啡心情》、《那凝眸》这每一部单乐章,都是一首叙事诗;而六部叙事诗所构成的交响,就显得既深刻又宏阔。 

《午夜西雅图》多彩情绪复调叙事手法的内涵及外延展示出的审美意蕴,其本质即是人的感性情绪与理性认知之间的有机溶合,是两个依存的逻辑过程。作家女性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构成了她的作为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品味和作为作家的个性风格。

《午夜西雅图》在编辑手法上的匠心安排和艺术效果上的整体建构,有着明确而独特的美学意图和充满新意的追求。把众多篇本不相干的散文汇集,看得出來,作者(更是编者),为“合成”艺术效果的生成,有意识地从内容到形式到情绪搭配到首尾照应,有一个通盘的设计。作者十分恰当地运用音乐理论中结构分析的分法,将“篇目”和“辑目”貌似隨意地摆置在一个情绪可能或者根本勿须转折的位置上,让其独立存在。可是,倘若从《午夜西雅图》每篇文章和整本书两个层面联系起來看,姚园在编辑安排中,对乐章结构的借鉴就非常明显。 

这应该看作是姚园在文学创作和书籍编辑理念上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当然,也是一次可喜的跨越。 

透过《午夜西雅图》,姚园带给读者的是一个崭新的审美空间。这无疑是近年來华文文学创作在艺术追求上更讲究也更趋成熟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姚园在华文文学疆土上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耕耘者。她不仅是作家,同时还是编辑家。这些年,由她主编的《常青藤诗刊》、《当代世界华人诗文精选》以及《新时期文学三十年诗歌散文诗回顾展》等,均产生了较深远的社会影响。

主编的诗配油画的《藤上风》,抽象与抽象互感,具象和具象相昭。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一种艺术尝试。 

据不完全统计,姚园在中国文联出版社、重庆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美国天涯文艺出版社等出版了《听雨》、《我的记忆,从此多了一个你》、《漂在美国》、《海飘》、《站在时光背上》、《飘来的云》、《走出国门的孩子》、《魂断美国》、《风衣,晾在西雅图的夜空上》、《异域情怀----姚园精句选》和《穿越岁月的激流》等著作。其中,《习惯牵着感觉的手》载入《中华散文百年精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她的作品受到读者极大的喜爱,多次获奖。 

姚园的新浪博客,更是粉絲无数。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姚园,却十分谦虚低调,不事声张,不出风头,不拔尖拔份,不逞能占强,一门心思忙自己的事情。黙黙地为华文文学事业的繁荣尽责尽心。

事实证明,从事文学事业,只有像姚园这样潜心耕耘,不吝辛劳,才有可能在不断成长中逐步取得丰硕的成果。姚园这些年的积累,有丰富的文学史料研究价值。华文文学事业必将以浓墨重彩,铭记她的贡献。

20121030日于温哥华 

(本文为姚园新编散文集《午夜西雅图》序言 美国天涯文艺版社2012年版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