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读经典

作者 苏彩菁 06月05日2022年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刊《东西》第261期(原公众号文章由王渝编辑,怡然编发。)
对疾病死亡威胁的恐惧,囚禁于狭窄空间窒息的孤独,不堪回首居家避疫的日子里,我消沉了一段时间,直到一个转念,拾起书本后,才得以沉淀焦虑不安的心情,沉浸于书香中。读了不少好书,倒是疫情期间的意外收获!
最先接触石黑一雄的小说“浮世画家”,就被作者独特写作风格所吸引。欲罢不能地找出他所有的作品,一一阅读。
浮世画家故事发生于1948年,日本投降后三年,主角是位老画家,二女儿因为父亲不光彩的往事,遭受男方退婚。沉寂多年后,有了再次相亲对象,大女儿担心妹妹婚事再次告吹,不断暗示父亲了结往事,展开了老画家内心的纠结。
老画家以独白方式,道出自己的艺术成就,及对艺术的追求,因忠于信仰来解释战前用画笔积极参与军国主义,成为政治艺术家。战后老画家不再具有影响力,反而成为指责的对象,被迫退出艺术界。老画家只能淡看浮华世界,成为真正的浮世画家,以掩饰内心的愧疚和罪恶感。
石黑一雄落笔很淡,很轻,模糊不清的回忆和现实世界交错呈现,语气委婉地带出日本军国主义和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分岐冲突,却又深刻不留痕迹的道出对二战的反思与批判。
日本自古崇尚武士道精神,1868年明治维新,武人当政,发展出军国主义思想,逐渐步入对外扩张,发动侵略,十九世纪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1931年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最后亦将全世界引向灾难。
石黑一雄出生于日本长崎,五岁时随父母移居英国,在英国成长。但他心中一直对想像中的“日本”有着强烈的感情,在跨越东西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他,对于不同文化冲击矛盾有更深刻的体会,也造就他更宽广的视野,深深影响着他的作品。
出版于1982年的《群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早期作品。故事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二战后三十多年。女主角在二战中失去了丈夫,离开日本来到英国,希望给女儿美好的生活。女儿无法适应环境文化冲击,自杀身亡。
石黑一雄以他一贯细腻近乎模糊焦点的笔触穿梭于英国,日本不同时空中。
他用日常生活琐事,不留痕迹地叙述战后的长崎:新建的四栋西式公寓,多数租给有前途大公司任职的年轻夫妇。似乎战后苦难己过,欣欣向荣!但又隐约提及公寓附近的大片危害健康的废地,积满污水,蚊蚋滋生的弹坑。
石黑一雄将书中女主角与回忆中日本隣居女友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用悬疑推理小说的技巧来敍述。
一位是幸福美满有爱心的怀孕少妇,和一个不顾女儿,一心想搭上美国大兵出国的寡妇。
二位性格遭遇完全相反的女性,不断在记忆中对话。初读时一头雾水,反复阅读思考后,才从书中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推敲出原来作者以二个不同角色的反差来诠释同一位女性,分裂的自我,内心的矛盾,自责愧疚。写法新颖精巧,高明得令人佩服!
作者轻描淡写地带出原子弹轰炸后的长崎,没有指责,没有悲伤。正如书名,深藏于心底的记忆,犹如远处的群山,朦胧不清。战争已结束,似乎很遥远。但是战争摧毁了女主角所拥有的幸福人生,也摧毁了女儿的童年,没有选择权的她,跟随母亲移民英国,被歧视,被放逐最终放弃了自己。
石黑一雄在201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正如他的获奖感言:世界纷乱,不安,我们对自己的政治体制失去信心,……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希望我的获奖能为这不稳定的世界,带来正面的力量,带来善意与和平。
国际间是互通的,我们都要从自己来自的角落,为世界做出贡献。
石黑一雄作品传达出巨大激情力量,展露人类与世界相连的心灵深渊……是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给予的评价。
新冠病毒仍在蔓延,又起乌克兰战事,人类何时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放下书本,深思叹息不已!
苏彩菁,成长于台湾,移居美国后,一直在美国纽约市立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从未想过将写作列入人生选项。但在纽约市布朗士南区,以高犯罪率高失业率的贫民区工作多年后,看着社会底层一群被摒弃的小人物,如何在贫困生老病死中,努力挣扎求生存的故事,触动我用笔将这些故事纪录下来。从此就停不下笔了。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