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尼岛剪影

作者 罗慰年 11月13日2018年

康尼岛剪影

(纽约)罗慰年

1
逶迤婉转的大西洋海岸,在纽约西岸,刀削一般,像一支长戟。戟前有两个分叉,插入大
西洋。戟下端嵌着几颗缨络。那是几个小岛。长岛与小岛隔着蓝色的海,若即若离。长岛内陆
连着皇后与国王二郡。皇后郡在北,国王郡在南。国王郡南端,是个半岛,叫康尼岛(Coney
Island)。
康尼岛是块宝地,得天独厚。康尼岛两边被史坦登岛夹着;南边则与洛克威岛遥遥相望。
大西洋汹涌海浪,冲不到康尼岛,康尼岛得利之便,独拥一个波澜不惊的海湾。大西洋海岸,
到了康尼岛,平直如尺,海滩也极开阔。不息的海,像一只率性的巨兽,吞潮吐水。潮水长年
累月在沙滩徘徊,进了又退,退了又进,永不疲倦。为了分解海浪的冲击力,海滩每隔数百米
,巨石砌出防波堤,幽幽地伸到大海深处。汹汹的海浪,被防波堤切断,顿时失去威力;温顺
的细波,一吐一吞,像是睡眠中小孩在呼吸。
沿着沙滩,有一条几里长,近十米宽的人行道。人行道用橡木铺出。三分宽的木条,一根
根密密札札地排列,一直连到海浪能够伸延到的极远处。这条用橡木筑成的人行道,像是平躺
在海滩上的一道城墙,绕着沙滩的走势延伸。人们随意地在木板人行道上跑、跳、骑车、踩滑
轮……
人行道沿防波堤基石而筑。顺着防波堤,沿着康尼岛沙滩,每隔半哩,木板人行道上便伸出一
角,探到海里。游人可走到人行道尽头看海。行到海深处,坐看云起时。下望是深海,前望是
一波波舒展的浪。
眼前细浪轻舔着沙滩,身后是成群的公寓大楼。公寓大楼里的居民,抬脚就走到沙滩,一
家大小在海滩嬉戏。累了乏了,就回大楼休息。这些公寓大楼,是政府专门盖给低收入的纽约
人的政府楼。他们住在政府大楼,交着政府铺贴的低房租,面对大西洋旖旎如画的景色,享受
着许多富人花钱也买不来的康尼岛风景。
2
康尼岛是美国的骄傲。美国第一个木质云霄过山车诞生在康尼岛。这个美国最早的大型游
乐城,曾吸引了多少游人。夏天,是康尼岛人享受生命的季节。每年夏天,康尼岛都会举办两
个盛大的节庆活动。
国庆节,内森热狗(Nathan Hotdog)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吃热狗大赛”。1916年,美国
第一家专销热狗(Hot Dogs)的纳森餐厅,在康尼岛开张。世界各地的大胃王,都来到康尼岛
知名内森餐厅比赛。
有年国庆节,到康尼岛“观战”。但见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根本挤不进去。站在人群
之外,只听见人们喝彩助威的呐喊,不见比赛者狼吞虎咽的面目。意兴阑珊,匆匆离去。离去
不久,便听到枪声。看新闻才知道,热狗店附近发生了枪战。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事,一
晃20多年过去了。当年看比赛的人都已散去,而每年国庆吃热狗比赛依旧。究竟是物是人非,
还是物非人是?
康尼岛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活动——美人鱼大游行。六月,夏至后第一个星期六,康尼岛
人把自己装扮成各种颜色的美人鱼、海神和虾兵蟹将,载歌载舞,一路表演。从冲浪大道开始
,装旋风云霄飞车,进入滨海木板人行道,最后穿着各自海洋生物的裝扮,走入海滩,进入大
海,与海浪嗨为一片。美人鱼大游行1983年开始,30多年,从未中断。
3
康尼岛真正傲人之处,不在数公里长的橡木板人行道,也不在人行道上的各种活动,而在
独一无二的沙滩。康尼岛沙滩的沙,细腻而有弹性。脚踏上去,如同踏上柔软的海绵草。这样
的沙滩,最适宜日光浴。
国殇日一过,沙滩免费开放。不分肤色,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人来人往,一视同仁。谁
都可以来这里一览大西洋风光,谁都可以袒腹沙滩,沐浴阳光,享受海风。阳光温柔,不分白

人黑人;海风轻抚,无论富人穷人。
来到康尼岛,不能不逛沙滩。一百多年来,人来人去,康尼岛沙滩,不知道拥抱过多少游
人。人的脚印,把沙滩踩乱了,海水又悄悄涌上来,把纷乱的脚印抹平,又恢复了几万年前的
模样。人,不过是沙滩上的匆匆过客,沙子,才是沙滩永恒的主人。
多少人曾经来过这个沙滩,多少人曾经在沙滩上留下生命足迹。那驱动人们来到这沙滩上
的恋人之爱、夫妻之爱、亲子之爱,祖孙之爱,如康尼岛的海水,永远满溢。他们把少男少女
青春初萌的爱、把中年父母关爱孺子的爱、把老夫老妻相濡以沫的爱,都尽情地挥洒在这沙滩
上,然后面带欢乐,踏着夕阳,走向余晖,离开喧闹的康尼岛。
海有潮涨潮落,人有悲欢离合。多少年了,康尼岛的沙滩,多少人的脚步踩过。那些满溢
的爱啊,又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周而复始,无有穷尽。海还是那海,沙滩还是那沙滩,人却不
是那些人了。几百年来,沙滩没变;沙滩的主人,却不断更换面孔。在时光的隧道里,旧人走
了,新人来了。一年一年,时光白驹过隙;一代一代,生命烟消云散。
4
仲夏时节,康尼岛沙滩人头涌涌,像煮沸的水泡。这个时候,唯有这个时候,人种、肤色
没有差别。嫌弃黑人和有色人,羞与他们为伍,当然不会剥光了外套,躺在沙滩上。在沙滩上
日光浴或运动的人,先要认同这个肤色掺杂的公共场所。白色、黑色、棕色、黄色,是这里的
主色。也有白里透红,黄里呈黑,不黑不白,灰不溜秋等杂色。
男人多着平底泳裤,女人多穿连体泳衣。也有穿分体式的,那多是身材姣好、曲线玲珑的
少女。这时候,每个人只剩下贴身泳衣。跟从娘胎里出来,相差无几。平日伪装自己的西装革
履、套裙、高跟鞋,全都抛到爪哇国去了。服装所代表的阶级符号在沙滩上失去原始意义。大
家裸裎相见,肉身之躯相对;不是家谱,更不是阶级和等级。每个人所引以为傲的或引以为羞
的,都纤毫毕现,无所遁形。这时,人与人在上帝面前,才真正平等。
沙滩上,男生女生,老的少的戏水者,或起或坐,或行或跑,或卧或躺,你才体会到,人
与人的差别在形体上。那些大腹便便,赘肉一层盖着一层的老人,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也曾拥
有过健美的身躯吗?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也曾拥有在沙滩上追逐嬉戏的青春吗?
年轻的女子,套着小得不能再小的乳罩,只把个丰乳盖注顶尖的一小块区域,比基尼只是
一条细线勾勒在两股之间。浑圆而有弹性,两团半球形的臀,暴露在阳光与目光里。那些挺着
傲人身躯的女子,看着皮肤松软如泥的老妇,会生出无限嘘唏呢,还是掠过一丝骄傲和快意?
5
康尼岛的英文名称,有“兔子”的意思。据说以前岛上有很多兔子。如今,兔子一只都不见
,但见不同肤色的人群行走在大街上。康尼岛的主人,像车轮滚动留下的车辙。从印第安人到
荷兰人,从盎格鲁撒克逊人到意大利人,从犹太人到黑人,从南美人到华人。小小康尼岛,演
出永不谢幕的活剧。活剧演员变了,剧情却不变。生与死,爱与恨……
康尼岛原先是清一色的白人。政府盖起廉价公寓后,一些白人嫌廉价公寓人口杂,治安不
好,不愿与其他种族为伍。白人迁出,黑人和南美人一涌而入。白人不住政府楼,多住私人高
楼。
华人搬进康尼岛是近几十年的事。刚来纽约,我曾在布碌仑的宾森赫斯特住过几年,认识几个
住在康尼岛上的朋友。他们住在康尼岛,与黑人和西语裔为伍。
华人与黑人的关系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他们不跟黑人混为一体,但又不刻意躲着黑人。
华人多居于当年政府盖的连排屋。这种十几家庭连成一排,一家庭一单元的连排屋,华人最喜
欢。一家一户,独门独院。前院有停车位和草坪,后院也有宽敞的绿草坪。后院的草坪都用铁
丝网围着,但又不挡视线,看得到各家的后院。
夏天,有人家在后院燃起烧烤炉子。炭火烤肉、烤海鲜,浓烟滚滚,一传传到整栋连排屋
。后院不大,人声相闻。隔着铁丝,递纸碟,传烤肉。一家烤肉,几家分享。南美人爱好音乐
,还会请来乐队,在不大的后院吹打歌唱。整栋连排屋居民,免费欣赏热情如火的南美音乐。
6
南美洲人喜欢吃海蟹,他们喜欢的程度不亚于华人。到了夏天,大西洋海蟹到海边石缝产
卵。这时的蟹,长满鲜红的蟹膏,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是美食中的美食。就算
不懂品尝海鲜的老美,都难以拒绝大西洋蟹美味的诱惑。

钓蟹人持一种特殊的渔具,来海边钓蟹。与其说是渔具,不如说是玩具。这种渔具,再简
单不过,用铁丝缠成几面平网,网中间绑一块鸡腿,让蟹来咬。平网连在一起,用一根线连着
,一端提在捕蟹人手上。线松网开,线提网合。半天时辰,捕蟹人捉了十几只蟹!
康尼岛的绿蟹和蓝蟹,是可食蟹。蓝蟹的鲜味,在绿蟹之上,但蓝蟹极少。最多的蟹,是
一种形状似蜘蛛的“蜘蛛蟹”。这种蟹,蟹身浑圆,但长满黑绒毛。蟹爪极长,与蟹身不成比例
,像是黑蜘蛛的长爪。蜘蛛蟹因此得名,由于形状丑陋,人多不食。捕捉蜘蛛蟹,或扔回大海
,或就地撇下。捕得多了,木板人行道上,横竖爬着的,都是黑乎乎,毛绒绒的蜘蛛蟹。若无
小孩来戏弄,它会沿着木板人行道边沿爬回海里。
看来,美有美的用处,丑有丑的功能。蜘蛛蟹因为丑,做不出美馔珍馐,而免去被人类果
腹,避开人类食物链的命运。人类之失,蜘蛛蟹之得;人类之憾,蜘蛛蟹之幸。
捕蟹的多是南美移民,也有华人。南美人和华人,都喜欢啖蟹。周末正是捕蟹时。一家人带上
冰盒,里面盛满冰块、啤酒和食物。举家来到海滩,撑一阳伞遮荫。小孩在沙滩上疯跑,大人
一边饮着冰镇啤酒,一边捕蟹。
天气热,男人把汗衫剥了,露出黧黑的背脊,女人只穿三点泳装,细线勒着滚圆的腰,一
边看先生捕蟹,一边呵斥小孩不要跑太远。
一只蟹上网,一家大小,欣喜不已。小孩伸手就要摸蟹,还未被父亲呵止,蟹钳已经夹住
了手,小孩“哇哇”大哭。男人一伸手拧断蟹腿,女人忙不迭拿出冰块,去敷孩子手指。一时忙
得不可开交。
7
黑人、南美人、华人、犹太人渐次移民康尼岛,把原来白人为主的半岛,变作多种族杂处
的社区。岛上新移民多了,房价提高,一些原住民得着好处,把房子卖了,到别处买房置业。
也有些白人,坚守阵地,不肯离开。他们住康尼岛尖端,一个叫“海门”(Sea Gate)的弹丸之
角,坚决不肯退去。
闸内有上百户人家居住。有些白种人,不愿与其他族裔的人为伍。与其他族裔的人混搭的
社区隔绝,他们用铁丝在海门筑了一道墙,一道闸,大闸只留一道门进出。进出需出示身份证
给守门的警卫,需屋主同意才能进闸。屋主不让进,只有望闸兴叹。
海门,是个绝对隐秘的海角。游人开车或步行到此,无不却步,见到大网,就到了康尼岛
极西端。有好奇者隔着网,把脸贴近,想张望一眼网那边的海角风光。猛不防,一只德国牧羊
犬,张牙舞爪,猛冲上来。游人吓得半死,急退几步。定睛一看,网上挂着“小心狗咬”的铁牌

经济上,他们因隔离而获利。网外的动荡使得他们的房价被悬在岛的尖端,屹立不倒。这样,
世代祖产就不会贬值。网外住着平民,还有另一层的好处。平民消费不起高档的物质和日用品
,网外商品价格便宜,网内日用花费比郊区少。
因为设了闸,屠夫走卒、小贩叫卖一类闲杂,不得其门而入。网外的世界,那么喧闹,那
么多彩;闸里沙滩,那么清静。清静得荒凉,听不见人声喧闹,只听到大海与细沙低吟出万古
不变的天籁。
8
网内人生活形态,网外人不必关心,也无从关心。网内人在幽闭的海角造出这个与世隔绝
的小区,在里面繁衍,生殖。像大多数旧式白人,重复他们的祖先经历一两百年的生活方式。
他们其实愿意把这种生活方式传下去,一代又一代。风吹海浪深闭门,晓看天色暮看云。
说他们完全与世隔绝,并不公道。他们生活在网内,工作在网外。大凡别人可以做,也愿
意做的事,他们都做;他们也乐得看网外的世界天翻地覆。外面世界变了,对他们有利无害。
世界变得越复杂,种族冲突越激烈,他们越安全。网外动荡,影响不到他们,反衬出网里的平
静、平安。他们跟网外隔绝的生活,再过几百年,也不会变。
守着祖先留下的那片土地,他们乐得过平静的生活。他们就是不喜欢变化。在外人眼里,
网内的生活,未免单调;在他们心里,单调有单调的滋味。这种滋味,又有多少人能体会?
美国有不少这样的小镇和社区。虽不像康尼岛的海门,立一道闸,但社区周围有一道无形的闸
。这道无形的闸,把外人拦着。五十年不变,一百年也不变。社区原住民一代一代人守着他们
的先人开拓的缅街。一代一代,世世代代。今生今世,来生来世。拥有一块土地,一栋小楼;
留住一块土地,一栋小楼。他们选择与其它社区隔离,他们选择不变的生活方式,他们乐得守

着陈旧的街道和不变的建筑。
当然,美国还有更多像海门之外的康尼岛,他们生活在变化多端的社区,人种交叉,肤色
多样;不同种族的差异,不再泾渭分明。
9
这就是康尼岛,它用沙滩和海浪,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它张开海风般强劲的双臂,
拥抱不同种族的移民;是的,这就是康尼岛,它用街头的不同肤色,展示多姿多彩的风情,演
绎美国蓬勃的生机。
这就是美国:因为差异,所以丰富;因为丰富,所以美丽;因为美丽,所以生命平安
喜乐;是的,这就是美国:因为自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多样;因为多样,所以
梦想照进心灵。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