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书写
■吴玲瑶(加州)
在旧金山接待海外文学评论家陈公仲老师,听他演讲,他对海外华文文学将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信心。因为随着大陆移民日益增多,海外华文的读者、作者群也迅速地壮大,海外写作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在经验的长河中充分沉淀,给了从事书写的我们很大鼓励。
海外华文作家是有优势的,他们有国际视角,能用双语阅读,吸取更多营养,海外书写曾一度受到重视与欢迎。其中女作家特别多,因为这行业无法养家活口,所谓写作的经济效应低,“爬格子的穿破裤,卖豆腐的万元户”。初到海外,有些人要等经济稳定后才写,也因此许多人错过了1980年代文坛上的Good Old Days,那时一篇文章出来,许多人会读,中国报刊会被标明寄自美国,似乎远方的事物更有令人长见识的吸引力,出书容易,有钱拿,好卖,有特色的书一般来说可以卖得不错。
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写作时,我更体验到的是老美的幽默感。这个国家强调幽默感。认为幽默是一种正能量,生活的必要,一种修养作为,知识累积的机智,为人处事良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幽默快乐能让人达到“活得好,笑得开,爱得多”的境界(“Live well,Laugh often, and Love much”)。 学习幽默是重要课题,大家要“乐观一切,笑看人生”,要乐观得像茶壶,屁股烧红了嘴巴还要唱歌。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有追求快乐的权利。我们的先圣先贤不讲快乐,而讲伦理道德,讲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人苦了半辈子,还是普通人。我们不知怎么不带负担地快乐。
海明威谈写作时强调:“写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同情心和幽默感。”许多伟大深刻的作品不一定以幽默为主旋律,但都少不了以喜剧的手法来表达情节,作家哈金也说:“喜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人间事,尽管坎坷,能以谐趣切入显得宽厚温暖,所以,豁达幽默不仅是写作方式,更是生活态度。
我学习用幽默来表达,为推广正向健康的快乐人生而努力,幽默是一种技巧,能为文学艺术带来化龙点睛的。期待华裔女作家有着东方的血脉和西方的营养,加上自由的情怀,可任意遨翔于幽默的表达。我的几本书《女人的幽默》《美国孩子中国娘》《比佛利传奇》《明天会更老》《笑里藏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当时都卖得不错,其中《美国孩子中国娘》曾上海外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写的是养大孩子过程中,用幽默的方式写代沟和文化差异,得到很大的回响。
例如谈学中文笑话百出,要孩子用“一直”造句,写出来的是:“我一直是个人”,用“发现”来造词造句,说的是:“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发明了我”。房间很乱,叫他理理,强调不过是举手之劳。孩子回说:“一举手就疲劳,且做个乱室英雄”。他们觉得中文中的成语很难,口若悬河说成“一面说话一面喷口水”,言多必失是“话说多了喷湿一堆人”,不茍言笑解释成“不要和狗开玩笑”,“前功尽弃”说是“伊莉莎白泰勒嫁了八次离婚八次,不就是前公尽弃了吗?”寡不敌众说是“一个监考老师面对三十学生”,一言九鼎是“妈妈说一句,他顶九句。”说些不全懂中文的怪话,“因为怕迟到,所以很早就出家了”,不少句子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我妈妈很短,她穿着眼镜,到飞机场把我捡起来,爸爸每天晚饭后出去做走狗”。
如今,读写情况环境发生变化,网络文学颠覆了精英文学,人人都能当作家,文字的传布面和反应点越来越分散化,见证了文学出版的式微,纸本书的世界日渐缩小,缩小再缩小中。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些文章成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情况。
还是有许多人乐此不疲,留在这条路上努力,景况诚如王鼎钧先生所说的:“在外国用中文写文章,渐渐成为个人的癖好,就像好酒好赌,票友唱戏,你有这个瘾,你为它花钱,千金散尽不复返,你为它受苦,衣带渐宽终不悔。”期待荣景或认为逐渐式微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