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刊《东西》第235期。原公众号文章由刘荒田编辑,唐简编发。)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流动,域外的华文创作忽然百川汇流、蔚然成气,而其中以女性作家居多,其精神气质及情感表达显然与男性作家迥异,遂成为一脉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解析当今海外文坛的“红楼”现象,一来女人对于文学有天然的血脉,二来女人在海外生计的压迫相对比男性少,再加敏感多情、渴望倾诉,于是春江水暖,女人先“知”,一代“文学女人”在海外应运而生。我对纽约一向是敬畏的,这是我对美国东部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有多年的仰视。这些年一次次飞向纽约,或看百老汇的《美女与野兽》,或看大都会博物馆,每次从空中俯瞰纽约,除...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刊《东西》第234期。原公众号文章由刘荒田编辑,唐简编发。)蔡维忠的第三部著作《此水本来连彼岸》,全书共计26篇散文,大部分都是以他见过的人,到过的地方,亲身的经历为素材,加以思考感悟而成。其中多数在报刊杂志发表过,然而一经结集付梓,却又予我许多新的体验和启迪,此或与近看为树、远看成林的道理如出一辙吧?正如《自序》中所说,蔡维忠出生在福建沿海的一个村庄,如今定居在纽约长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边度过,所以他认定与海特别有缘,见到大海心里就洋溢着亲情:太平洋虽然辽阔,但是大洋两岸的水明明就是连在一起的啊。蔡维忠人生经历丰富,足迹遍及四海,但是他的心绪则万流归宗。他...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刊《东西》第233期。原公众号文章由怡然编辑/编发。)从来没有哪个作家的语言像徐志摩的那样让我着迷。喜欢上他的作品是从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开始,而不是中学时代就读到的«再别康桥»。不知道诗人当时感觉了些什么,我很难明白他这首名诗背后的话,为何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然而散文不同,他的文笔奇美,把我带入了清澈秀逸的境界,比如“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协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灵性。” 还有欧化的长句,非得读好几遍不能领会其中的美感,而后我迷上了志摩所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