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秋水堂主人宇文秋水寄来她的新书《秋水堂论金瓶梅》欣喜万分。我们都是《金瓶梅》、《红楼梦》和张爱玲著作的同好。书尚未打开,我却已然感到一场呼之欲出的心灵对话。而书一打开我就再也放不下来。关于《金瓶梅》一书的看法总是往两极发展,不是诋毁它诲淫诲盗败坏人心,就是称赞它为古今第一奇书。持前一看法的都是自家看了后倡言要禁掉它的,而将近四百年来它也真不知被禁了多少次。幸好有后一看法的支持者,这本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的著作方不致被淹没而流传至今。刘本栋在他校订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金瓶梅》一书的引言中说,虽然故事出自《水浒传》,此书却另有其独立的资格,“他...
标题是一句英语谚语,原本说的是英伦三岛的气候,但搁到美国北方,也像量身定做的一样合适。我喜欢这句谚语还有另一个原因,它总让我想起杜牧的“清明”诗,那里面既有雨,也有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然而,虽然两者的意境皆佳,情调却大不相同,杜诗阴郁深沉,英谚明快张扬,在某种意义上或许能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内涵的差异吧。我的青少年时代,大致上无忧无虑,寒冬酷暑没有多少印象,也不记得悲秋,春天里踏青赏花也满快乐,只在暮春略有伤感。后来读到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不禁拍案叫绝,但心情却是越发地惆怅寂寥了。再后来我到了美国,或许因为生活压力大,或许是老气渐生,竟然再无惜春的雅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