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月华新书发布研讨会将于2018年3月25日在法拉盛图书馆举行

作者 北美作协 02月08日2018年

顧月華新書發佈研討會

日期:2018年3月25日下午一時
地點: 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底樓A&B教室
承辦單位:皇后區圖書館新移民服務部,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 ,紐約華文女作
家協會會和北美中文作家協會。

顧月華簡介:
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學士。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紐約僑報專欄作者
。作品在美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發表。1984年7月出版《天
邊的星》小說集(新加坡文學書屋),2010年美國惠特曼出版社出版《半張信箋
》散文集。2017年鷺江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走出前世》,2017年人民交通出版
社出版傳記文學《上戲情緣》。

《走出前世》收錄了被稱為文學奇女子顧月華的八十多篇散文隨筆,又分〈上
海尋夢〉〈在紐約天地〉〈黃金歲月〉〈閑人閑事〉〈異域風情〉五個專輯,
分別寫下她坎坷經歷中傳奇故事。她的一生隨著地域變遷,每次都象重投人生
一樣徹底改換她的人生定位, 她筆端盡現她的仁心與善良, 她的人生故事闡
述了她的一生在起伏安危中的奇特際遇及樂觀信念善良本性。
在她半生坎坷及被異國風雨捶打過的筆,更加凝練,內斂,層次更多,境界更
高。她一手作畫一手寫作,以她豐富的人生閱歷及命運,使她的這本顧月華文
集《走出前世》兼具瑰麗的色彩及時代的滄桑。

《上戲情緣》是顧月華撰寫的有闢上海戲劇學院的紀實文學,是一位上戲人傳
奇經歷的傳記,是一位於磨難中教導兒子忠孝仁義的母親,是一部兩代上戲人
追藝求美的心路歷程。顧月華行文幽默妙筆生花,海外華人女作家協會前會長
張純瑛傾情作序力薦:在海外華文女作家中,顧月華個性鮮明,待人豪爽,頗
有獨樹一幟風格。她的新作《上戲情緣》回顧似水年華,彷彿為擱在我心中多
年的月華畫像,補繪了先前某些模糊的部位,赫然呈現一位傳奇女子的完整風
貌,她的心路歷程絕對值得和讀者分享。
《上戲情緣》彙聚眾多京滬文藝界名人軼事,及家族中上戲人的故事,開啟兩
代上海戲劇學院學子記憶之門。使這本圖文並茂的書讀來分外有趣味。

 

名家推荐:

陳丹青: (画家、作家、评论家)

近时重读好些篇顾月华的随笔,瞬时想起二十多年前与她在纽约的往还,
虽然后来十余年我们少见面,各自忙,但八十年代初可就差不多每周一淘玩耍
。说是玩耍,其实近于流放中的难友,为什么呢,只因离开中国,迷失异域,
能在一起讲沪语,谈国事,做家乡菜,便如寒夜微火,足以给彼此取暖的。
不曾久居域外的人,很难揣想记忆的中断是怎样折磨一个人,这折磨必须
找寻出口。心直口快如顾月华初到纽约不久即开始大量写作,很快成为美东华
人报章抢手的写家。从当日报纸读到自己熟识的朋友又有新篇,竟或当晚就能
亲见作者,实在是快意而奢侈的经验,在我们这一小圈大陆旅美的文艺人中间
,顾月华便是这样的要角儿。她会惊喜而笑,问我们意见,等候夸奖,再接着
,在纷乱的交谈中迅速捉到她的灵感,当场宣布要去写出,果然不几天便即见
报了。

趙淑俠: (著名作家)

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见过两三面便知是可以深交的朋友,有的认识
三十年却也还只是个相识者。”被朋友们谬赞为名言,因他们几乎都有同样经
验。我与月华就属于“三面交心”的一类。初见时只觉得她态度坦然,说话直
爽,后来知道她和我一样,也是学画出身,半路出家搞起文学,立刻拉近了彼
此的距离。当然知她写文章,却不知其内容,直到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她的几篇
散文,令我十分惊艳,才知她是一位写散文的高手。
遍观当今文坛,写散文者众,说不定百位作者有百个不同写法。顾月华的
散文特点是题材贴近生活,但笔调充满想象,词藻典丽,有自己的文字运用方
式,写出的温馨散文,高度厚度都够,而且不随流俗。

陈瑞琳:(旅美作家、海外著名文学评论家)

顾月华的散文,深通中西文化,跨时空的生活历练让她的笔饱含着历史的
沧桑。她的大家之气,来自血脉,来自地母,也来自艺术修炼的芳华。她写亲
人如父母或先生,写友人如陈丹青或木心,写中国的故事如下放在乡村,写外
国的人文风景如纽约的犹太人,其成熟老辣,其温热明亮,都是当代散文界的

“独一个”!  

刘荒田:(海外著名作家)

顾月华的散文,我读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华
侨日报》副刊常常读到她清新婉约的作品,十分喜欢,多次剪下保存,揣摩仿
效。在新移民的困顿期,她作品所透出的温柔与坚韧,对我的影响无疑是正面
的。然后,有10多年,她在名字不复见于报章。茫茫人海里消失了一位文学的
奇女子,我猜想,她被异国沉重的生活吞没了。教我惊喜的是,到了近年,她
又在副刊现身,被异国风雨捶打过的笔,更加凝练,内敛,层次更多,境界更
高。

趙淑敏(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
其實真正認識顧月華是從她的文章開始的。
不錯,在紐約有一些各式各樣的文人之會,但因為我乃一名遲至的新客,
最初跟誰都不熟,尤其月華和我性格中都有三分衿持屬不喜張揚的人,所以相
識後一開始我們並不稔熟。我只知道她是美食家,偏偏我生來不好吃更厭煩下
廚,似乎兩人的交集點不多,直到我看過她一些文篇,才發現我所欣賞的文學
之友在此。當坊間常常把注視的焦點投向一些花拳繡腿式的文字表演時,我將
關注放在顧文的發表上。因為參與「散文的欣賞與習作」的教學工程,是被視
為「吹毛求疵」一型的老師。讀作家的成品我更採高標準。除了內容、意境,
我也重視文字的藝術營造。
看得出顧月華是讀過很多書的人,不只是字裏行間傳達了很多專業知識,
在遣詞用字平凡的句構中,也顯露出充分人文薰陶的印跡。她下筆常喜歡用一
串句子,然後在最後的一句上加重了力道,然後在不形容的形容中,產生強大
的感染力與感動力。

刘红林: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跟顾月华不熟,不了解她的出身、学历、职业、成就、家庭,连她的作品
也没有读过几篇。可我从第一眼看见她,就断定她的出身不俗,学养兼备,生
活幸福。这些在她的言行举止中都表露得清清楚楚。《走出前世》这本书,印
证了我的推断。

散文集《走出前世》由五辑共84篇文章组成。文章都不长,内容却相当丰富
,涵盖了作者生活、思想、经历的方方面面。单纯抒情写景的不多,绝大部分
是写人记事,可以用“生存写照”一语来概括。当然,个人的散文集所呈现出
来的生存主题肯定比较狭窄,却也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
顾月华笔下的生存写照,只涉及她本人及其家人、亲友、相识或相闻之人
的历史与现实的生存状态。由于她及她所写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否认地
反映出社会生存状态的一个侧面。
“爱”是女性散文不变的主题。不过,由于各人的境遇不同,“爱”也以
不同的面貌出现。顾月华是女作家,文章中“爱”的表达也非常强烈。可能因
为人生遂顺,她没有爱而不得的哀怨、自怜自爱的缠绵、爱恨交加的挣扎。她
的爱是明朗的,热情的,平和的,又是深沉的,是面对众生万物的。顾月华又
不同于很多女作家,从校门到家门,家庭丈夫孩子就是她们的整个世界。她经
历过大陆解放后的各次政治运动,尤其是公私合营和文化大革命,对她的家庭
和她本人的冲击应该最大。她上过山下过乡,年过不惑还为了解决一家四口的
团聚问题,抛夫弃子地跑到美国去“洋插队”,学成后在纽约珠宝界工作多年
。所以,她的眼界开阔,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爱”就不局限于个人小我,也不
放任自己的感性泛滥。
顾月华的散文有一种并非女作家独有的大气。其实,从她热爱雕塑这门艺
术来看,她性格中就有一种中性之美。这种中性之美也体现在的她的文章内容
和语言文字之中,有柔有刚。
这种“平凡之中见精神”的写作手法,正是我最欣赏《走出前世》这本书的
地方。

林丹娅( 厦门市作协主席 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長)
不能不说,要真正认识一个人,还是要读她的文字,文由心生,尤其是纪
实性文字。走进华姐的这本书,被其文字所吸引,与其说是人共有的好奇心—
好奇华姐独在的个体人生和与其有关联的人事,莫如说是华姐在其描述中所蕴
含着她对人生的态度与审美。因为说到底只有通过华姐的描述,我们才能看到
这么有情有趣有态度有品味有品格的各种人的人生,她的亲人,她的朋友,她
的家世,她的人事。无论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她叙述的文字,都有种剔透与
从容,豁达与睿智,这也是她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态度与品格。

王红旗 (北京师范大学女性文学研究室主任)
读顾月华的散文集新作《走出前世》,如同一部自我精神生命流变的史话
。那种阅尽沧桑之后的纯真,经历苦难磨砺的豁达,赋予作品独特的理想主义
韵味,形而上的积极乐观与超然。当她将中国经典真善美诗学,化为“第二故乡
”母语写作的灵感时,她仿佛伫立于更广袤视界之上,以张开天眼的自信,以爱
的意识胸襟,审视人类生命价值之真谛。作品在中国审美经验、语言艺术、精
神意象与异国风土世情的交汇融合过程中,映照出其生命真实的嬗变与新生。
因为有爱,顾月华的人生旅途“阅尽千帆”总是春天;因为有母爱关怀的传
承,个人,家族,国族,人类会一代代“走出前世”,实现未来梦想与人类新文
明。由此可见,散文集以《走出前世》命名的深刻含义,匠心独具。

白舒荣(世界华文文学联盟付秘书長)
顾月华有倚马可待之才,下笔若有神助,虎虎生风!令我佩服得紧。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