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信是法南美

作者 11月21日2022年

湖山信是法南美

——南法散记

尔雅

1,

人间五月天,我的生日季。筹划已久的法国南方之旅,终于成行。我和朋友先去了法国东南部的尼斯。尼斯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终年温暖,蔚蓝的地中海与巍峨的阿尔卑斯山是这座城市永恒的地标。虽然这里蓝宝石般的海岸线举世闻名,可是对于我这种在北加州长年面海而居的人来说,海景真是不稀奇,何况尼斯海湾的半月状也酷似旧金山海湾。在旧城东侧的古城遗址,沿着螺旋形石梯爬上瞭望台,尼斯的海岸、城市、游艇和船只,美丽的滨海大道,尽收眼底。喔,这里不是我家门前的太平洋,是地中海。

从尼斯坐公共巴士去摩纳哥,仅需几十分钟。摩纳哥依山而建在一个斜坡上。它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国包围,南濒地中海,是个君主立宪国家。它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国家,仅次于梵蒂冈,但人口密度最大。国民收入主要以博彩、旅游和银行业为主。我们坐双层敞篷观光巴士,有耳机可选听不同语言的语音导览,沿途各个景点可以随上随下。观光巴士穿过小而窄的街道,房屋是各种好看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古香古色的铜质街灯,小阳台的鲜花吊饰,一切皆如童话。我们坐在巴士顶层,被阳光照着,曛风吹着,美景围着,绕城若干圈,慵懒得打盹儿。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调,流布于时空。

记忆犹新的,是凌晨醒来,从尼斯老城三楼酒店低垂的窗帘望出去,天气阴冷,下着小雨。我披着睡衣,掀开窗帘,走上落地窗外的小阳台。阳台的水泥围栏很高,我踏上藤椅才看得到外面。只见对街楼房一扇扇窗户,灰色的调子,人们还沉浸在周末的酣眠中;看到四周红色的屋顶,被雨水清洗得色彩纯净温润;看到下面逼仄弯曲的小街巷,被迷蒙缠绵的雨水打湿,打湿的还有房舍数百年的砖墙、石柱、台阶。出尘的意境,宁静而陶醉,古老得仿佛时光停滞,看不见岁月的痕迹。

2,

从尼斯坐火车到达纳博讷,是一个艳阳的午后。我们“欧美作家国际笔会”将在这里举行。“蓝窗艺术民宿”是作家们的落脚处与大本营。

民宿是一栋两层的楼房,老文青良辰把窗户门框均漆成了蓝色,在金色阳光下显得很安静,似一位遗世独立的美人。据说他曾长时间多处寻访,终于找到了这间南法小镇的房子,安妥他的心灵。他想打造成集文学与艺术于一体的文艺范儿民宿,故取名“蓝窗艺术民宿”。

蓝窗艺术民宿由十几级弧型阶梯上去,左手边是大门,面对小阳台。阳台隔了条碎石窄马路,便是罗比讷古运河,古运河波澜不兴,只有安静,安静得如一幅唯美的图画。深绿色拱桥横跨两岸,桥栏杆依次挂了鲜花吊篮,美轮美奂,好似罗比讷头上的一弯发夹。

推开民宿厚重的大门,是一道深深的长廊,古旧暗淡,与外面阳光对比强烈。仿佛走进黑白照,默声电影。正迟疑,长廊右边的门“咿呀”打开,迎接我们的是头发花白的主厨老太太。她正在为作家们的到来包包子,她已经做好了许多,仍然一边包一边用三层的大屉笼蒸,然后速冻。她一个人的厨房,就像一个人的战争,热气蒸腾,忙碌不停。

外出沿古运河散步,这里是南法朗格多克-鲁西永葡萄酒产区,小镇很清静,偶见几个举着红酒瓶,边喝边走的当地人。感觉他们生活很惬意。这里是著名的酒乡,人们喝酒就像喝水般自然,据说当地人大都不愿背井离乡外出工作,只喜欢在家乡小镇守着一份祖业过闲散日子。我们从小受的励志教育,要努力要勤劳要奋斗,从没想到不愿工作的闲散人生也很舒服。

此纳博讷小镇位于奥德省东部,朗格多克葡萄园的心脏地带,为法国葡萄酒文化发源地之一。罗比讷运河流经整个市中心,两岸杂花生树,景色优美。市区距离地中海海岸线约15公里,沿地中海往东北可到马赛,往西南下到巴塞罗那,这么居中的位置使它成为交通要道。它也是古罗马在古高卢地区的第一个殖民地。人们曾在此建立港口,连接意大利与高卢。纳博讷一度成为古罗马在高卢地区的首府,异常繁华。小镇四处分布着古老的法兰西文化遗迹,古城、运河、教堂、书店、画廊、城堡、修道院等等,充满了法式风情的景色。

散步时,良辰请了位当地导游,据说他曾在大都市工作并做到较高职位,但人到中年,厌倦了外面快节奏打拼的世界,便回归故里,做自己喜欢的酒业,享受闲适人生。下午我们将参观他的私人酒窖并品酒。此时他带我们参观并讲解古运河历史,良辰委托了会友,研究法兰西历史的陈超英先生作翻译。

那天早晨有点清冷,走着走着太阳便热了。我们开始时沿着古运河走,然后走过葡萄园,走过花海,走过茂密的小树林,又走近另一段古运河。人群越发分散了,我紧跟导游和超英先生旁边,像个好学的旁听生,想听出点道道,无奈他俩冗长的法文交谈,像是一对一的讲解与导游。我倒像个饶舌者,不时打断他俩,提出我的疑难杂问,超英先生便停下交谈,翻译一两嘴给我听。走了一路,关于运河,不甚了了。不过超英先生对探究当地历史文化的认真专注态度,确是做学问之人的品质。怪不得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法兰西史》。

几天后补了课,我们不仅观看了介绍古运河的短片,还坐船实地游览了古运河。古运河河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有许多钢制沉重的闸门,游船每航行一段,便关闸开闸,让水位降低,然后船再前行。想起古旧的时光,就是这样悠然恬淡,不疾不徐,商船满载着上好的葡萄酒或其他货物,走走停停,从容不迫地运往沿途各地。

提到南法,映入人们脑海的,是灿烂的金色阳光,大片紫色的薰衣草,不过现在离薰衣草的季节稍早了点。但法国南部五月天,确如老文青良辰所说:“被葡萄园,河流,阳光围追堵截之地。”美丽的南法兰西大地,除却葡萄园便是一望无际花海。特别是绢丝般罂粟(虞美人)花海,在阳光下,微风中,轻柔曼舞,薄如蝉翼,红艳妖娆,美到极致。世间太过美丽的事物,大都会诱惑人中毒?无端由虞美人想到虞姬:虞兮虞兮奈若何!

3,

“欧美作家国际笔会”,终于在第二天大部队到达后拉开了序幕。5月10日,为期10天,由主题研讨、参观与沙龙讨论、专题讲座、文化联欢等四大部分组成。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的50多位著名文学评论人、知名作家、艺术家和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在陈瑞琳女士全方位主持下,共话海外华语文学的未来,推动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通。此次会议具有恢复中西方文化交流合作的象征意义,借助文字的力量搭建一方文学圣殿。

说到瑞琳女士,真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位海外华文文学评论第一人,从早期组织策划此次笔会,到成行后与文友们意外滞留巴黎,以及笔会期间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疑难杂症,瑞琳均举重若轻,化为绕指柔。这个像水一样的女人,有着各种美好的形态。“欧美作家国际笔会”的圆满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瑞琳独特的个人魅力。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华裔作家严歌苓出席了笔会的颁奖典礼,并在当晚的中法联欢晚会上,即兴表演了舞蹈《天边》。与严歌苓许多年未见,此次见到的她依然好看、优雅,这真令人高兴。我不仅崇拜歌苓的才华,我也崇拜歌苓的美丽,更崇拜她不畏强权,独立感言的气魄。我一直以为,上天派她来就是为了写小说的。她多产而才华横溢。不仅如此,她还做得一手好菜。

我不仅读歌苓的书,还不止一次吃过歌苓做的菜。记得多年前,在小说家范迁先生无敌海景的家,同聚的有著名作家喻丽清女士,及其先生唐孟湘老师,还有歌苓美丽活泼的小女儿。歌苓做橄榄油烤蘑菇、红烧肘子、一鱼三吃(清蒸鱼、鱼头烧豆腐、鱼骨粉丝汤)……最奇妙的是,一块块面团由她兰花指一翻,就变出一朵朵漂亮的花卷。我看着她一边做事我一边想:这样美丽又富足的女人,应该没什么烦恼,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中法联欢晚会之前,我陪淼淼去其住处接严歌苓。歌苓的穿着打扮与气质,得体中的随意,沉静中的俏皮,亲和中的矜持。所有的一切,恰到好处。歌苓清秀漂亮,自带光芒。我与淼淼一左一右走在严歌苓身边,像俩个美女保镖呢(一笑)。

联欢会上,镇长等简短致词,期间有当地艺人的法国民歌演唱等。最激动人心的是严歌苓的舞蹈表演,当歌苓从舞台右侧翩然舞入,全场掌声雷动。她的身段轻柔灵动,一招一式功力十足,美到令人窒息。

子初的肚皮舞,令全场惊艳。前天,她在蓝窗邻居家的钢琴演奏,那画面像电影,她则像富家沙龙里优雅的女主人。坐在琴凳上的她,旗袍里的身段、无袖的玉臂、齐腰的长发,令我想起严歌苓小说中的语言:“官窑花瓶式的背影,瓶颈是脖子,两肩流水……”

意外欣赏到鲁鸣的舞蹈《流浪者之歌》,苍劲阳刚、意味悠长,令我赞叹。事后与他俩玩笑:爱上了两个人,一是子初,二是鲁鸣。子初答:哈哈,这俩个都是值得爱的,我也悄悄地爱上了你和鲁鸣,那天在村政府中法联欢舞会,我常常在一旁注视着你长袖起舞的身影。

说到那天的联欢舞会,真是跳疯了。村政府请了非常专业的乐队与歌手,村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跳舞。其间,有位清瘦的法国男子与我共舞,他直视我的眼睛里有纯净的天空的颜色。后来发现他是舞台上乐队打碟的DJ,打碟时,他的头发随着刚劲有力的动作节奏,忽忽地飘向一边,似有鼓风机吹,十分飘逸潇洒,令我着迷。可爱逗趣的淼淼,声称自己是好色之人,爱世间一切美好。其实生烟也是,生烟灵动诙谐,小鸟依人。那天,在我们一行人眼皮底下,她浑然忘我,与一法国帅哥交谈热烈、坠入情网,当我们不得不拉她离开时,他俩依依不舍,互留地址,一别两宽。呵呵,纯属戏说,不可当真。不过,套用一名人名言:不好色的文学女人,就不是文学女人(二笑)。

4,

会议间隙,与会作家们或高谈阔论,或浅吟低唱;或推杯换盏,或酒意阑珊。他们大都踌躇满志、能唱会跳、能文会武,在一起热闹非凡。我不时溜进对门厨房,看施老师做菜,与她有一嗒无一嗒地闲聊。施老师虽是厨师,但她看上去,颇具知识分子气质。她白肤白皙,说话舒缓沉稳,不急不躁。

少有人注意到施老师。室外南法的艳阳明媚高悬,77岁的施老师,压根儿就没跨出去过。就像她30多年在巴黎的岁月,巴黎再怎么浪漫,也是别人的巴黎,仿佛与她无关。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她每天从早到晚埋首厨房。以前是为支撑家庭;现在是为作家们做饭,提供作家们肉身所需的,俗世的食物。

据良辰介绍,施老师是他恩师的太太,即他的师母。师母出国前曾是四川某大学老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出身。80年代随先生来到巴黎后,为生计所迫,便一头扎进了餐馆厨房打工30多年。去年先生去世,她便孤零零居住在巴黎。想起我自己,初抵美国时的辛苦打拼与痛苦挣扎,我对施老师有了一份惺惺相惜的心疼。

曾经,私下里,她不知自己哭过多少次。她也想去读书、去深造,摆脱埋首厨房的命运。可是要养老要扶幼,要供先生读学位……巴黎不相信眼泪。洗着洗着碗、做着做着饭,原本是画建筑图纸的手,设计高楼华屋的脑,就在别人的餐馆厨房中,把美好的人生消耗殆尽。咫尺之遥,她甚至没有进去过举世闻名的卢浮宫,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

30多年是长还是短?人生百年,梦寐居半,劳碌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无几也。在南法艳阳下,我不想久留于伤感,太阳底下无新事。

笔会最后一站是巴塞罗那。吃汁浓味美的西班牙海鲜饭,喝美丽晶莹的红色果酒。巴塞罗那到处充盈着高迪的气息。在举世闻名的圣家堂外,人潮摩肩接踵,教堂恢宏矗立。圣家堂是著名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未完成之作,跨越了一个世纪至今仍在建造之中。高迪著名的建筑理论:“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与自然元素的完美结合,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阳光穿过彩绘玻璃映射进教堂之内,瑰丽迷幻,致命之美!

“高迪是我童年玩伴

羸弱 羞怯 敏感 常常被我欺负

一天他说 我要建造一所迷宫 跟你捉迷藏 赢你

我抱臂相怼 你赢我 做梦吧

他颔首一笑 给我百年

那样子像极了一个雏型的纨绔

百年流逝 我来到相约之地巴塞罗那

人心迷宫雕梁画栋 诡异而瑰丽

穹顶之下万头攒动 在我眼中空无一人

听到高迪曼声呼唤 来找我呀

在这些参天石柱之间

你看见我了吗 在一扇扇彩窗之后

世纪的恍惚只是一霎那

我认出高迪 他就悬在大堂中央 屈膝昂首 双臂如翅

脸上神情像一个历经惨淡年月 老去的纨绔

霄汉常悬捧日心

你又赢了 他喃喃道

教堂外的熙熙人间 如蚁如潮

我拾级而下 赢了高迪而志得意满

街角传来一声惨叫

人说 一个流浪汉被卡车撞倒了”

(范迁:《圣家堂》)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