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圣诞节,我收到了唯一的一张纸质贺卡。这年头大家都是电子贺卡相互祝福, 真的还发送纸质贺卡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没有打开信笺,就知道这封贺卡来自一个叫做派翠西娅的纽约人,我的美国母亲。    派翠西娅(Patricia)是我母亲认识的一位做电视制片的美国老朋友,也是我生平认识的第一个纽约客。我初来纽约的时候,就是驻扎在她家里。派翠西娅的昵称是Pat,家人、朋友和熟人从来都用昵称叫她, 因此我也入乡随俗,称她为Pat 。   ...
  一帘新绿说听雨 1. 细雨潜入夜,微风暗拂窗,淅淅沥沥魂牵梦,新绿一帘泛春光。夜半难眠,春梦无痕,都只因,纤润如酥,赏心悦目,喜雨从天降。 其实雨声何止淅淅沥沥,此外还有颇富诗意的春雨沙沙,夏雨荷荷,秋雨潇潇,冬雨簌簌。更有令人心绪动乱者如大雨滂沱,暴雨滔滔,豪雨咆哮。悦耳细美者如诗似乐,气势磅礴者如涛似浪。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雨声虽有目不可见,但却有耳能听,有心可感。 春雨浇游客,令人魄散魂销者,如杜牧<<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因着笔名中有个“樱”字,对樱花有关的描述就多了份留意。        中日建交时,知道了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后来读到冰心的代表作《樱花赞》,更了解了樱花。文中道:“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武士们联想到捐躯的壮丽;至于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们带来了兴奋喜乐的春天消息。”哇,原来樱花还有如此多的寓意啊,这让我不免有些得意——嗯,这名取对了,寓意丰富,还非常符合自己偏向张扬的性格。       ...
我是雷锋不是贼宋德利一天上午,我乘车前往纽约。当时我是坐在门口的最前排。在一个站头上,有个盲人要上车。他手持导盲棍,哆里哆嗦说什么就是迈不上车。见状,我连忙起身去搀扶。在我的帮助下他步履为艰地迈上台阶。这是我帮他的第一步。买过票,盲人步履踉跄地往里走。再见状,我又起身把他扶到司机后面第一排座位上落座。这是我帮他的第二步。我这两步的举动都荣获了他嗫嚅而语的感谢之词。对一个盲人来说,虽无眼神可言,但笑容可掬的神态依然算是灿烂。他坐定之后,由于汽车拐弯抹角,他也随着摇来晃去。我留心到他座椅上的活动扶手被人抬起,他的胳膊无处可放,大有滑落在地之虞。见状,我连忙起身,想帮他...
去成都,看到遠遠的山川如畫,只逗留半天時間,路過店家,匆匆買一隻隨身聽,便想邊走邊聽上路,踏出店面無聲音,又折回店中理論,店內人不多,無人出頭應承,我發怒喝罵,走出一禿頂經理,說你休無禮,我一小時五千元人工的主,怎麼有功夫替你修理?你自已看看那音管可有堵塞?我回罵:我萬里之外來此,只有半天剩餘,要走遍此地山嶽河川,也已寸金寸陰,你不要躭擱了我的功夫,我明早的飛機票,就在這裏,你切莫嚕蘇,快快替我辦事。那蠻橫經理竟一走了之,無奈的我只能把手向音管中探去。  ...
     我去北京常常在马奈会所吃饭,干儿子金锡明把我安排在主桌主位,他几个姐妹就告诉我,你的边上是当今老旦第一块牌子袁慧琴,我出国后很少看京剧,所以我有点搞不清楚袁慧琴是谁?    儿子们就来我身后拍照,然后我回去跟我的姐弟们讲起袁慧琴,你们知道吗?他们说我们最喜欢的京剧老旦就是袁慧琴。我说她坐在我边上。    弟弟他们不信,让我把张照片拿出来看,一看果然是袁慧琴,因为我不认识,给姐弟俩人骂半天。尤其是弟弟仁庆,似乎我犯了大罪,对他的偶像不恭。   ...
 (一)       “快跑!快跑!”我夹在拼命奔逃的人群中,跑得气喘吁吁,跑得大汗淋漓,跑得天昏地暗。惊醒,心还在狂跳,脑子一片硝烟……       这个梦缠了我几十年,搅扰着我,困惑着我。我为什么要跑?谁在追赶我?       刚刚记事,父母就带我去一个叫“八景”的楼台,抱起还不够围栏高的我,用手指着:“这是贡江,那是章江,两条江汇合成宽宽的赣江。”哦...
标题是一句英语谚语,原本说的是英伦三岛的气候,但搁到美国北方,也像量身定做的一样合适。我喜欢这句谚语还有另一个原因,它总让我想起杜牧的“清明”诗,那里面既有雨,也有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然而,虽然两者的意境皆佳,情调却大不相同,杜诗阴郁深沉,英谚明快张扬,在某种意义上或许能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内涵的差异吧。我的青少年时代,大致上无忧无虑,寒冬酷暑没有多少印象,也不记得悲秋,春天里踏青赏花也满快乐,只在暮春略有伤感。后来读到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不禁拍案叫绝,但心情却是越发地惆怅寂寥了。再后来我到了美国,或许因为生活压力大,或许是老气渐生,竟然再无惜春的雅趣。这...
灵感带来的灵感 作者:王渝 (本文首发于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我之选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我深深感到王鼎钧先生的《灵感》为我打开了天窗。一个本来困扰我,让我觉得虚无缥缈的意念,渐渐地在我意识中具体了,可以触摸到它了,甚至能把它握住。鼎公说得非常好:从灵感中来,到灵感中去。灵感是什么呢?鼎公说:灵感啊,你的名字是创意。写作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创意。创意如何来的呢?当然是灵感的撞击。灵感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需要我们创造,它是可以创造的呀。怎么着手创造呢?鼎公提出“名言翻案”为例。沿着我们的惯性思维,对于名言是尊重的,会按照它的意思去做。鼎公却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