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淘宝记

作者 03月28日2020年

徽州淘宝记

            ■秋尘(加州)

父亲虽是军人,可我小时候父亲每次出差,给我带回来的不是好看的本子,就是钢笔、铅笔盒等文房之物。虽然现在多敲键盘,但我至今收有欧洲、日本、中国产的最好的钢笔。本子更不必说,看见好的,总是要买的。

这次有幸到徽州,自然不会放弃淘宝的机会。文房四宝中,徽州可谓样样有精品:宣笔、徽墨、宣纸、歙砚。这次的重点是徽墨和歙砚,等回来检查行囊才发现,我这趟徽州行,淘得的文房宝贝,岂止四件。

第一宝是在被朱圣人誉为“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淘得。进呈坎村,踏进的第一家门槛就是徽墨非遗传人吴成林师傅的铺子。被清香四溢的墨香引领着,我们来到了堂屋里正在制墨的吴师傅面前。身着已发灰的白色T恤衫的吴师傅,正被几位台湾游客围着。

导游小罗在一旁介绍说,早年的墨分两种,松烟墨和油烟墨。徽墨以黄山古松为原料,取烟与鹿角胶烧制而成。墨还是一剂药,常常放有麝香、冰,药末、金箔,不仅发光发亮,还清香四溢。我后来看到《徽墨志》中记载,一向别出心裁的唐玄宗曾用芙蓉花汁调出香粉,制进墨里。

吴师傅桌前的一方砚里有一长条墨块,小罗让我们试试,我拿起磨条,研磨几下,砚中的水墨,如油滑腻、如露轻盈,显然与我平日用的不同。此时,吴师傅已与前一波台湾客人照相留影完毕,开始做下一方墨了。

吴师傅1956年生人,制墨47年。只见他将预先做好的墨泥放在秤上称好后,将墨泥放到一截树干做成的砧板上,然后用一个锃亮的四方金属锤娴熟地捶打起来。他左手不停地揉捏翻转着,右手用力地一下下捶打。古人有“细烟轻胶十万杵”一说,以形容捶打之于制墨过程的重要。捶打约五十余下后,吴师傅又把墨泥放到长条木桌上,揉面一样地搓揉起来,看得出他十分用力,压上了身体的份量。揉好后,将墨泥搓成条状,装入模具盒中,放在长凳下专用来压制墨条的装置里。这装置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一条有胳膊粗细的长长的木棍一头压着墨条,一头坐着吴师傅,吴师傅故意用力地将身子悠然地上下抖擞着,看上去好不惬意。取出压好的墨条后,吴师傅又用小刀在边缘修整了一番。

我家先生知道我喜欢这东西,开口化缘,问谁肯替我买下这方墨。吴师傅知道我要买,笑逐颜开地主动拿出了个小木盒,并在上面亲笔题字“徽墨宝堂”。

小罗又介绍说每年文房四宝会议在北京举行,吴师傅都要作为徽墨非遗传人赴京展销。大儿子的女友动作快,已经掏了钱,我也未能免俗,拿着心爱的宝贝和吴师傅合影留念。后来还通过朋友和吴师傅加了微信,通过他的朋友圈知道吴师傅被湖南卫视邀请去介绍徽墨,和林青霞有过合影。照片上的林青霞和我动作如出一辙——双手擎着一方带着盒子的徽墨,笑在脸上,喜在心头,想起那句“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更是喜不自胜。

回来后再读徽墨历史,想起导游小罗提到徽墨的祖师爷罗小华。呈坎村人多姓罗,罗小华正是呈坎人,明代歙墨派的代表人物。徽墨在明朝颇受推崇,与当时在宫中供职的罗小华有很大关系。传说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件“一池春绿”正是他制的墨宝。他做的徽墨,品色极佳,有“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之誉。再细看从吴师傅处淘来的墨锭,的确称得上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了,墨上雕有似云海又若松花的水波纹,正反面都刻有字,正面为“黄海松心”,反面有两列隶书:“仿南唐李氏採青松烟味,班龙角胶按十万杵法制”。墨锭虽不大,一经打开,满屋墨香,又想起临走时吴师傅的嘱咐:“墨刚制成,每天要翻面,以免两头上翘。”于是翻面,盖上,放在书房阴干。

淘得的第二件宝贝是一方鸟语花香的箕型歙砚了,地点在唐模。歙砚出产于徽州婺源的龙尾山(婺源长期以来为徽州管辖,现已归江西省),那里宋朝以前辖属歙州,故名歙砚。歙砚的发现,据记载是在唐朝713至741年间。相传有猎人打猎时,见“叠石如城墙一样,石质莹洁可爱,携之以归,粗制成砚。”到了南唐李璟,因特别属意翰墨,歙州太守便将歙砚进献,大得赞赏,便专设了砚务官,令任职歙州,专门为官府和宫廷制作歙砚。我们淘宝的地点唐模古村落,属徽州区,离黄山市区约20公里,有“门不挂锁夜不闭户”的古君子国之称。

关于歙砚的历史故事,我喜欢的一则是与地理学家徐霞客有关。传说徐霞客游黄山时,曾见一僧人的砚台闪闪发光,摸上去细腻至极,墨膜如油,便随口赞道:“歙州砚台美而洁,深山藏匿几千年。精雕细琢天下重,四大名砚它居先。润若儿肤脉理细,轻叩如金质地坚。莫道荆山璞玉美,江阴宏祖亦爱莲。”老僧见徐霞客如此珍爱此砚,便将它送与徐霞客。徐大喜,在砚的背面刻上了“名山为友砚作伴”,并一直带在身边。

如今我这个身居海外达30多年的游子,也淘到了一方作伴的歙砚。说起这枚“鸟语花香”砚也算是缘分。

在唐模,我被朋友领进这家砚雕店,转了两圈,感觉妙品虽多,却都不是我想淘的,我本意是想找块与佛祖有关的。于是开口问也是一名砚雕师的店主,店主颇幽默,答曰:“佛祖只在我心中。”我笑叹,知天意如此,只得再次在店里转悠。店主知我有意歙砚,推荐了一方老坑着色石料,上面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鲤鱼,刻工偏传统,我心未大动。等再踱几步,就见一方不算起眼的砚头,挂着几条树枝,枝上一对鸟儿,活灵活现,旁题“鸟语花香”。这方砚,虽说石料谈不上“润若儿肤脉理细”,但那幅画让我立刻联想到自家书房窗外那群日夜伴我读书写字的喜鹊,当即决定买下。老板心慈,本已很便宜的价格,还给了些折扣,于是我又拿了两锭墨,想着徽墨是好东西,可以送给翰墨好友。

此番淘宝,最破费的要数在屯溪老街的徽字号了。先看上一款竹林七贤竹雕香筒,工艺考究,质地不俗。待问价,才知是镇店之宝。好在前次先生在这里已为我带回两个竹雕香筒。而一款小叶紫檀笔架,设计简单大方,做工精致不说,且实用,上方可垂挂四只毛笔,下方还有一长条小方盒以盛放印章印泥等文房小什物,虽说价格不菲,却很是喜欢,算是有缘吧,也就拿下了。

如此这般,笔墨纸砚,算是一应俱全了。徽州澄心堂纸此番没有光顾,是因数月前,有朋友带着去北京琉璃厂一气买下了十刀,如今半刀还未用到,便暂且作罢。

淘宝至此,本该告一段落。谁想临走那日早上,坐在酒店大堂的朋友见我下来,兴冲冲地叫住我说:“快来看看,有好东西给你。”说着,他打开了一盒已发旧的八开大小的绿纹布盒子。我一看那盒子,便知是有了些年头的东西。

记得刚离开中国的那些年,喜欢到北京王府井的工艺美术品大楼买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老玩意儿送老外,那些祖宗传下来的老玩意儿都是用这种绿纹布盒子盛的。

朋友把盒子打开来,我眼睛跟着就一亮,里面满满盛着一叠子碑帖拓片。因为折叠的关系,上面一层都是凸出来的字,字的周围有一圈轮廓。后来才知道那是拓片的反面。经朋友解释才知道,这些拓片的制作是将宣纸蒙在石碑上,把四周绷紧固定后,用裹上东西的布沾上墨粉对着碑刻的文字部位轻轻拍打而成,因此字体边缘部分会显示出轮廓来,而碑刻凹陷的部分却不会着上墨。

“这可是好东西呀,都是原碑大小的碑拓,现在这些石碑已经被围起来了。”朋友说着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一幅,慢慢打开来,顷刻间,翰墨馨香,扑面而来,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苍劲有力的龙蛇飞舞图,落款竟是“眉山苏轼书”。我惊叫着,感觉天上忽然掉了一大堆馅饼,着实不敢当真。朋友又递过一份说明,激动万分中我草览一遍,竟见有米芾、黄庭坚、董其昌、朱熹、祝枝山、八大山人的威名,那时的我早已心旷神怡,不知身在何处,即便眼前一切真是梦,也一定不要醒过来了。

回来后,再细读说明,才知这是唐模的檀干园里的碑贴拓片。檀干园,因为遍植檀树和紫荆而得名,素有“小西湖”之称。相传清嘉庆年间,唐模人许以诚经商获利后,为满足年事已高的母亲游览西湖的愿望,在村中模仿西湖风景建了小西湖。湖中心的镜亭大理石上镶嵌有苏轼、黄庭坚、米芾、朱熹、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的碑刻,共18幅。

虽然此行无缘造访唐模的檀干园,可我最稀罕的宝贝都已搬回了家。

我心戚戚,更信誓旦旦:虽然自小喜欢中国书法,至今尚未好好学习,更无缘认真练习。此番徽州行,各路宝贝一应俱收,万事俱备,只欠练就一手好字喽!

最新自 秋尘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